“小浩,黑鱼会钻洞吗?”电话接通,王胜利就在那端叫嚷起来。

“钻呀,现在天气冷,它们冬眠,一般都钻进淤泥深处或者蛤蟆老鳖留下的废洞里边。”刘军浩随口应答。

对方口中的黑鱼,就是刘家沟人常说的火头,自家还有两条呢。

“我们这儿有个大鱼塘,里边有条黑鱼,鱼塘主人捉了几次都没捉上来。有水的时候能看到它在里边吃其他鱼,抽干水却找不到。第二年放水,结果这东西又钻出来了。折腾两三年,鱼塘主人没有办法,决定把鱼塘转手。我打算承包,心里有没谱。想问问你,怎么把那大黑鱼弄上来?”

“简单,挖淤泥,这东西肯定藏在淤泥里边。”刘军浩开口建议到,心中却腹诽不已:养鱼不知道该怎么防止火头,这人绝对是外行。

火头这东西生命力极强,什么生存条件都能适应。

冬天结冰时,它可以直接钻进水底淤泥中不食不动,直到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才出现,久旱无雨时也是如此。另外这东西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如果火头对居住水域不满意,会借着下雨涨水,跳出水面搬家转移。

转移时,它们利用潮湿的地面,身体作缓慢蛇形运动,直到找到新的水域。很多封闭的鱼塘原先没有火头,结果一场暴雨后发现鱼塘内有火头出没,其实就是这原因。

火头的逃生能力也很厉害,如果发现有人用网捕捉,它们直接把头扎进淤泥里边,让捞网从身上滑过,从而逃生。

刘家沟人称乌鳢为火头橛子,也是因为这个。不过它这点伎俩在有经验的渔夫面前,根本不够用。

以前农村人种地肥料很少,大多用淤泥当土肥。每到秋冬季节,都会翻塘挖淤泥。

“底朝天,火头现”在厚厚的淤泥中,经常可以挖到火头。这东西身体近乎圆柱体,一根根跟木头桩子似的,直条条竖在淤泥当中,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不过只要细心还能发现异常,这东西藏身的泥窝有个圆洞,洞口露出黑黑的鱼头,上边还留有几个孔窍换气。

那时只要村里开始翻塘挖淤泥,我们这些孩子都会蜂拥而至,赤着脚在冰冷的淤泥中找火头。很多时候,一挖能找到一窝。

其实不单单这东西钻淤泥,其他鱼像鲶鱼、鲤鱼也钻。

鲶鱼个头要长到半斤以上才尥蹶子,硕大的脑袋泛着黑青色朝上竖起,好像被石头砸破的木质纤维,蓬松开一大团镶在淤泥当中。这个倒很好认,捉起来容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