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黑羽鸦们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了在谈论到儒学时荀彧那古板而严肃的表情,不由得不寒而栗。

“何以见得?”张煌苦笑着问道。

荀攸也不解释,当着张煌等人的面拆开了书信,却见信封内仅仅只是装着一张白纸。

瞬间,张煌等人便明白了,同时也意识到了荀彧对他们的‘善意’。原来,荀彧是在听说他们要到雒阳来后,怕张煌等人不懂规矩在雒阳遭难,因而谎称有家书送至荀攸处,托付张煌顺便带来。可实际上,荀彧不过是请荀攸代为照顾张煌等人罢了。

原本张煌还在纳闷,若是没有马元义连雒阳内城也进不来的他们,怎么替荀彧送这封家书,而现在他明白了,所谓的家书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荀彧本意就是让张煌等人去找荀攸寻求庇护而已。

[以送信的名义送了咱许多银票,还送了一辆马车代步,可结果,就连送信也只是一个幌子,荀文若早已替我等安排好了一切……这个人情可欠大发了。]

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的徐福、李通、陈到、臧霸、太史慈五人亦是面面相觑。

见张煌等人表情有异,荀攸笑着说道,“文若本就是急公好义之人,他助你等,也从未想过日后得到回报。在这,这一切于他,于在下而言,皆不过是举手之劳,诸位不必放在心上。”

[荀家子弟……果然是君子一个赛一个啊。]

听着荀攸那毫不做作的话,张煌等人对荀氏家族的好感更为浓厚。要知道,身为地位超然的士族世家,却如此平易近人的对待像张煌等庶民,若不是家教极好,品性优良,绝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得不再次肯定,荀家与张煌等人曾经见过的那些横行霸道的士族,不可相提并论。

谈笑间,荀攸命府上的厨子准备酒菜替张煌等人接风,而他自己则与张煌等人聊了起来。

“其实啊,早在前几日,文若便派人送了封书信过来,信中提及叫在下对你等加以照顾一二……因此,在下算准了日子,到南城门去接诸位,不想几位小哥竟是从东城门而入,这实在是……”

“有劳荀大人了。”一听说荀攸竟然在雒阳南城门等了他们好几日,张煌不由地心生愧疚。

“诶诶,几位小哥乃是我荀氏的友人,即在下的友人……直呼在下表字公达即可。”荀攸笑着摆了摆手,旋即面露沉思地说道,“至于在下白等了诸位几日,这也不关诸位……奉孝兄说得没错,在下虽擅谋算,可还是差了一线呐。……世事总有意外,在下还不能算尽。”

李通等人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感觉有些好笑,心说你还打算将意外都计算进去不成?唯独张煌对荀攸的话报以信任的态度,因为他很清楚荀攸究竟是一位何等的大才,那可是历史中中原霸主曹操的‘谋主’,称其为郭嘉过世后最倚重的智囊也毫不为过。更关键的是,荀攸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兵略大家,王道用兵、诡道用计,无一不是精通。严格地说,他比其实偏向于内政的荀彧更符合军师这个职务,恐怕也只有寥寥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历史上,荀攸的评价与成就比郭嘉与戏志才更高,与叔叔荀彧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绝对是曹操在智略方面的左膀右臂。)

聊着聊着,荀攸便与张煌等人聊到了颍川书院内那场别开生面的兵略之争,提到此事时,只见荀攸那是一脸的懊悔与遗憾之色,不住地摇头说道,“文若在信中言及,诸位曾配合文若与奉孝兄与襄阳的学子比试兵略,真是遗憾在下未能有机会参与。”

李通与臧霸的表情顿时就变得尴尬起来,毕竟最后可是他们俩脱掉外衣绕着大殿跑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