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棉花已经开始在华中地区普遍种植,羽绒服更是不断更新换代。再加上火炕和煤炉的使用,如今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小卒子,都自信可以在这种环境下活下来。
草原也不仅仅是草原,这里也有丘陵,也有一些山脉,更有几条河流和湖泊。人类的文明只要有土地有水,那么基本上就能够慢慢发展起来。更别说,还有不少裸露在地表的矿产,也就是草原那些胡人傻x,不懂得挖掘来用罢了。
西北、华北和东北军区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张郃军两万人,下辖马超、庞德、马岱和高览四个师;周仓军一万人,下辖徐乐、刘威、李通和彭程四个师;杨凤军两万人,下辖赵云、越兮、管忠和樊稠四个师。
随着典韦统帅五千解烦军,跟着方云来到了云中地区,各路大军在方云的一声令下,开始向北迈进。这次方云采用的是多路并进的办法,彻底封锁所有草原的去路。
他要一劳永逸,把这些草原人都赶到西伯利亚里面,若他们识趣,直接去祸害欧洲。若这都想不通的话,那就让他们尝尝归化令的可怕!
就在这一年,他在北方画了一个圈,这一个圈不算大,却涵盖了华夏固有的所有土地。当然,以后还会继续北上,到时候打下来的土地,也都将是华夏的国土,永远不能分割。
不仅如此,天下他都要一路打下去,然后创造一个真正的永恒日不落大帝国!
在茫茫的草原上,他根据后世的一些影响,划定了一批城市的建设预定地。这些城市却不会由他来建设,只会分封出去。到时候能否煽动一批人过来定居,就看那些侯爷们,到底给不给力了。
刘辩的《亡秦论》里面就有说过,先秦盛于军功制,没落也是没落在军功制。西汉盛于军功制,也没落在了军功制上。
究其原因,就是军功制的败落,没有功勋之人也能凭着皇帝的宠信获得封侯,旧有的列侯却被不断的打压,尤其以汉武帝时期打压最重。到头来军功制崩坏,列侯不复存在,天子身边没有了给他摇旗呐喊的人,下面的士卒和将士也因为战功得不到应得的赏赐,变得消极怠战。
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无非是赏罚不公,军方的利益收到了损害罢了。
方云看过《亡秦论》,长篇大道理他不懂,不过看得出来刘辩真的很用心在总结先秦和西汉败落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给他自己看的,也送给方云看的。
封赏,方云不过是慨他人之慷罢了。《域外私有制》应运而成,不过是一个必然。对于有功之人来说,没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封赏,难免也会有点心慌慌的感觉。就算如今他们身居高位,甚至一部分人已经封侯,但没有真正的地盘,甚至身下住的房子都是国有的,要说一点怨念都没有,方云还真不相信。
只怕更多人也怕,怕若是自己死后,家族没落下去怎么办?以前好歹还有一片土地,哪怕不干活,靠收地租也能够过个安稳日子,再久远也不归他们考虑。三四代子孙若都没有一个出息的,那也活该没落了。
可如今,土地国有让他们难免有点怕,毕竟担心死后儿孙不懂经营,到头来两三代就没了,连给家族崛起的一点希望都没办法留下。至于所谓的封侯,这其实也是一个笑话。
没有千万年的王朝,只有千万年的世家,王朝没了,封侯自然也不存在,谁都懂。再说汉景帝到武帝时期,被剥夺侯爵的人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