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当赵东云用着真挚的期冀眼神看向他的时候,李纯心中生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有着被重视的喜悦感,有着沉重的压力感,更有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和很多苏系文臣武将们一样,李纯对赵东云并没有说太过深刻的个人忠诚感,他虽然效忠赵东云,但是这和私人忠诚无关,他效忠的并不是赵东云这个个体,而是苏系这个体系,而赵东云只是这个体系的领袖而已。

苏系的高层军政要员,除了林永权这个比较特殊的个例外,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比较理智的,不会说和那些进修生们一样,视赵东云为天地,以效忠赵东云为最基本的原则。

包括孟恩远,陈光远这些人在内大多如此。

他们之所以选择效忠赵东云,是有着诸多理由的,有的认为赵东云是领导中国统一、崛起的最佳选择,也有的认为赵东云可以带领他们获得权势和荣耀,但是这里头很少掺杂有私人忠诚的,换了一个同样出色的人成为北洋苏系领袖,他们同样会选择效忠那个人。

然而今天,李纯看着赵东云,想起了自己追随赵东云的这些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下层军官成长为今天的一师之长,如果没有赵东云的欣赏和栽培,就没有今天的他李纯,当感激之心再结合对赵东云的敬佩,终于是化为了一丝淡薄的忠诚!

送走李纯后,赵东云继续呆在中海,随后他又是接见了1908年届的进修班毕业生。

受到战局紧张,奉军扩编急需大量中层军官的因素,1907年、1908年两届的进修生毕业时间都提前了一定的时间。

原本进修班的学生学制两年,但是在奉天军校进修班时期,就出现了加大了每天授课时间,导致学生往往提前一两个月完成学业,然后提前进入部队服役,去年成立陆军大学后,学制,授课内容都是延续奉天军校进修班时期的体制,同时也延续了缩短授课时间,比如今年的1908年届毕业生原定于今年夏季七月毕业,但是和去年1907年届的毕业生提前到六月服役一样,今年的1908年届毕业生服役时间也提前了,而且受到渡江战役即将展开的影响。

该届毕业生更是提前了足足五个月就走出校门!

今天,这些提前毕业的学生受邀前往西苑中海,参加由赵东云亲自支持的毕业授衔仪式。

站在开阔的空地讲台上,赵东云看着下面的学子们,心中很难得生出了感慨之心,台下坐着的这四十六名进修生可是当代奉军里能够培养出来最顶尖的军事人才了,他们入学前就是奉军里最优秀的基层军官,他们有的来自奉天军校的优秀毕业生,有的来自留德、留日归国军事留学生,而这些人都有着同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优秀到足以让那些高级将官亲自举荐,因为那样才能够获得入学考试的资格,而后在每年数百人的举荐考生后杀出一条血路来,夺得了属于自己的入学资格。

而对他们的教学,赵东云也是非常用心,目前陆军大学的老师并不算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从德国、法国等聘请来的退役将,此外还有那些从柏林军事学院出身的军官回国后,不管担任什么职位,一般都是兼任陆军大学的教官一职,同样一些比较优秀的高级将领,比如顾蓝玉等奉军内公认的名将,也都是在陆军大学挂着兼任教官的头衔,只要身在京师的话一般都要抽出时间去陆军大学授课的。

而赵东云自己更不用说,他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前往亲自授课。

所以目前的陆军大学规模虽然非常小,在校生只有区区一百来人,远远不如现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奉天军校上千学员的规模,但是规模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课程都是仿效柏林军事学院和日本陆大的,虽然受限于师资不足,授课的含金量要低于这些军事名校,但是也不是那些初等军事学员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这些进修生,也就是当代奉军所能够培养出来最顶尖的军事人才了,虽然其中很多进修生还只是半吊子,远不如杨德明、李想这些柏林军事学院出身的正派精英,但是放眼中国也算得上是高端军事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