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路高达数千里的补给路线,全都是由军需部所负责,为了供应全军的物资所需,洪浦涛这几个月来可是头发都愁白了。
尽管他只是管后勤的技术性将领,但是工作的繁忙程度一点都不弱于参谋部总长方壁永。
当军需部把弹药补给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的时候,前线部队也是利用这些弹药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尤其是第十四师和第三师成功汇合后,就是没有停下过对金陵的猛烈攻势,奉皖两军对金陵外围,也就是金陵西、南两个方向的诸多外围阵地展开一个接着一个争夺,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就能够引起奉皖双军的营级甚至团级部队的争夺,不管是哪一方胜利,双方都会在这些小山头上留下众多的尸体。
而金陵战役的猛烈和胶着状态和当初的徐州战役极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奉军不能从侧面迂回,直接从和宿迁一样的地方取得突破。
第一混成旅虽然尝试过绕过金陵,发起大范围的迂回进攻,但是刚发起迂回呢就是被段祺瑞识破,进而派遣部队拦截,一旦被拦下后要想继续向前强行突破,那难度和正面突破也没有什么两样了。
当金陵方向的战事呈现持久化状态的时候,当涂那边也是差不多,第九师和第二混成旅谁都没有彻底击溃对方的能力,只能是在当涂继续僵持。
然而让统帅部诸多将领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取得突破的并不是金陵方向,也不是当涂方向,而是在芜湖。
芜湖,这里以往驻扎了第二混成旅以及一个旅的皖军省军部队,不过随着奉军发起渡江战役后,第二混成旅就是紧急东进增援当涂方向,只在芜湖留下了一个旅的省军。
负责进攻芜湖的乃是奉军第四混成旅,这支部队虽然没有奉军的三大主力师那么出名,但实际上这个混成旅也是一支老奉军部队,建军于北方四大军阀起兵支出,当初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刚组建的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都是直接从三大主力师抽调成编制的部队。去年入关之处,该混成旅一直都是和第三师、第九师等部队一样战斗在最前线,被编入孟恩远第一军麾下,历经唐山、京师、郑州、徐州等多个战役。
单纯说同等兵力的战斗力,其实这个第四混成旅是不逊于第三师这种主力师的,只是第四混成旅在奉军序列里乃是标准的混成旅,没有说和皖军第二混成旅一样严重超编。
第四混成旅乃是标准的混成旅编制,辖有两个步兵团,一个山炮营,一个骑兵连以及其他部分的辅助部队,总兵力约五千人,和皖军里的第二混成旅总兵力达到一万两千人可以说天差地别。
奉军里的编制还是比较规范的,师级部队满编制约一万五千五百人左右,像第三师这种部队略有超编的话顶多也就是多几百人,达到一万六千人的规模,而混成旅满编制则是统一为五千人左右。
并没有说出现某支部队出现严重超编的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赵东云这些年大力掌控军权是分不开的,军械部粮饷处、教育部的设立基本上杜绝了部队主官直接染指军费的可能性,更是严格禁制部队主官私自招募兵员。
哪怕是前期第九师在渡江战役里损失较大,但是兵员补充也不是说就地补充,而是由教育部专门准备了大约两千多名新兵用于补充,这些新兵都是教育部数月前招募,并进过了完整新兵营训练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