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这些人用后世一个很时髦的名词来说就是:战争难民!

只是和后世诸多人会关注难民不同,这年头哪怕是段祺瑞自己都是不怎么关注自己辖区的这些战争难民的死活,甚至还为了补充前线部队的战损,段祺瑞还派出了部队和官员在难民当中大肆强征民夫以及士兵。

每天无数的壮年男子都是会被皖军强征,有些身体条件好的则是被经过简单训练后就是补充到前线,然后充当炮灰士兵,身体条件较差的那些人则是被当成了民夫,在枪弹的威胁下帮皖军运输弹药补给。

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皖军,实际上还发生在每一支军阀部队里,哪怕是奉军也不例外。

不过奉军强征壮丁一般都是不会把他们直接补充到部队当炮灰消耗,后方还有大量新兵的奉军实际上是不缺乏新兵的,奉军强征的壮丁一般都是被编入了军需部的各种民夫团,运输团里头。

奉军在后方诸省拥有的数十万民夫是怎么来的,大部分都是强行征召来的,嗯,而且还是不给薪资的那种,甚至有些时候连吃的都需要这些壮丁民夫们自带。

兴许后世的人们会看到这样的文字:苏系统治区的民夫踊跃支援前线,自行携带粮食,独轮车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奉军运输补给,有力的支持了苏系的统一大业。

但实际情况呢?这些民夫就没几个是自愿来给奉军运输补给的。

也许有人说了,奉军为啥不雇佣大量民夫运输补给,一定要用强行征召呢?

赵东云对此的回答就是:没钱!

第420章 明帅杨德明

军需部下属几十万人民夫,一个人就算一月一圆的薪资,再加上吃喝之类,那每月还不得上百万的开销了,这钱都可以让奉军再养好几个师了。

所以除了海运、河运的船长,水手们,马夫等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性人员外,其他普通苦力民夫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

当然了,奉军对他们的征召也不会持续很久,一般只要干一两个月就可以走了,反正苏系统治区里人多,尤其是距离前线较近的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人口多的很,足以让奉军保持轮流征召几十万人以支援前线部队的作战。

这种事情也对对后世人来说显得很操蛋,对于一个正常现代国家来说也不合理,但是在当代的中国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如果说赵东云非要抱着后世的普世价值观或者好人的思维,不征召民夫或者给钱雇佣民夫的话,那么他绝对脑子秀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