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页

整顿吏治,也许人们会以为就是抓几个贪官之类的,然而这样只治标不治本,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官员贪腐、无能的局面。

所以赵东云为此是准备了一整套的方案,而这一套方案里第一项就是开启“公务员考试”。

自从前清把科举停掉以后,无数的读书人都是失去了奔头,从而导致大量的年轻士子转向革命,可以说停掉科举乃是前清灭亡的一大重要原因。

为了重新拉拢士子们支持自己,赵东云早就想要搞公务员考试了。

公务员考试,其实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方式的科举,只是考试的内容变了而已。

随着居仁堂正式公布将在八月份进行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公务员考试后,其造成的轰动不下于年初段祺瑞北上京师任职。

一大群人批判赵东云搞出来的这个公务员考试乃是重复科举的老路,这是一种倒退,然而更多的人则是举手称赞,尤其是那些想要进入仕途而无门路的学子们。

自从前清停掉科举后,没有了正式进入官场的途径,只能是依靠举荐,而举荐这东西是不太靠谱的,和个人的机遇有极大的关系,而且也非常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一个人发达了,他的同乡、亲戚就全都跑过来投靠然后试图谋取一官半职了。

这两年的苏系也是这样,尤其是中高层的职位基本都是靠举荐,招揽,没有一条正式的途径然士子们进入官场。

现在公务员考试公布后,尽管公布的公务员考试章程里说不考文章经义,只考格物、经济等科目,但是这些考试内容对于清末民初时代的学子们而言已经不陌生。

实际上早在前清时代科举正式停止之前,就已经不再考文章经义,而是转考格物经济外交等学科,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特科。

虽然靠的内容学子们已经不陌生,但是公务员考试里宣布招收的人数却是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之外,因为首批公务员考试将会在所有省份同时开考,而首批录取的人数初定为两千人。

这可是两千人啊,不是两百也不是二十,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里头,少则录取进士数十人,多也不过三四百而已,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次性录取两千人的例子。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种公务员考试出来的人员,并不会和前清时代一样,一上来就给个七品县官,而是作为最基层的科员,也就是前清等封建时代的吏员。

但是在苏系的体制中,是没有官员、吏员之分的,也没有设立官员品级、公务员级别之类,一般而言是以职务进行区分,最基础的乃是地方政府的各部门任职的科员,再上来就是各科的科长、各处的处长、各司的司长,但是也没有向后世那样有什么科级干部、处级干部之类的区分。

简单来说,当代苏系的公务员体制里头,只有职务之分,没有级别之分,而且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府雇员这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