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刘干事急忙说道:“这个我可帮不上忙,就算你要新建生产线,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不。”张文浩笑道:“我不准备新建生产线,是想找你借几条生产线用一用。”

“借?”刘干事干笑两声,道:“你别跟我开玩笑了,我哪有生产线可以借给你用。”

张文浩道:“很简单啊,现在东风、北汽都在给军方生产越野车,军方的消化能力没有那么高,干脆把这两条线借给我用用,我可以免费提供这两家工厂底盘与悬挂系统的技术,授权他们代东辰制造车体,至于发动机、传动系统、四驱系统这些,由东辰自己来完成。”

刘干事没想到张文浩开口竟然找自己借东风与北汽的越野车生产线,这两条线确实比较成熟,但一直以来,军方对纯越野车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所以这两条生产线一直处于半关闭状态,如果张文浩要借这两条生产线,那么他就可以直接把东辰的其他核心技术拿过来,然后立刻进行suv的生产。

刘干事心中暗叹,张文浩这小子果真是会算计,现在都算计到军方合作商的头上了,不过仔细想来,张文浩的想法也不是不现实,反而非常实用,首先,东风与北汽的技术含量一直不是非常高,所以,也一直无法在民用suv上占领一席之地,其次,军方订单数越来越少,这两条线长期怠速生产,利润也非常低,生产热情度也很低,如果张文浩能给他们大量订单,这两家厂商在赚钱的时候,又能引进一些先进科技,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百九十六章 眼馋

丰田位于日本的总部研发中心内,整个丰田公司大量顶尖工程师暂时丢下了原本的工作任务,全部集中到研发中心对六十台东辰汽车进行拆解与研究,六十辆东辰汽车型号不一,丰田便将这些车辆分批,第一批进行拆解的,是s1、s2、s3、s3c这四款型号各两辆,一共八辆车。

研发中心面积最大的厂房内,娴熟的技工开始对这八辆车进行拆解,首先拆解下来的是车体外壳以及座椅,其次,技工将整辆车拆解的只剩动力装置与驱动装置,驱动专家专注于东辰s3c上采用的四驱传动技术,而其他的专家则更加注重于发动机技术。

事实上,东辰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正是他强大的发动机制造工艺,发动机使用的材质相比普通的铝制合金来说,在密度上,轻便了20%左右,再加上抗压性与耐高热性强,所以这种材料制造的发动机可以比一般发动机制造的更薄,如此一来,又能减少约莫10%的重量。

发动机被拆卸下来之后,丰田的发动机专家对东辰的三款发动机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他们甚至把整台发动机全部拆卸成单独的零件,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细致的研究,当年的日本车就是用这种全方位的研究与掌握他人技术,最后经由自己自己改造创新,最后青出于蓝,在全世界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现在,他们准备故技重施,他们认为,既然东辰能够把这个东西造出来,那么,丰田必然也可以!

丰田汽油发动机的总工程师名叫小野英吉,现年53岁,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后又前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深造,回国后一直在丰田担任发动机研发工作,到现在已经过了20年,丰田数款经典发动机均出自于他的手中,丰田刚刚获得环保大奖的丰田18 hy

id发动机,就是出自于他的手中,原本志得意满的小野英吉,在东辰汽车公诸于世的时候,所有的自信心都被打击的无影无踪,而他也深刻意识到东辰发动机技术将要给世界汽车工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他更是清楚,现在的东辰,是一个还在襁褓里的幼龙,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发育,全世界的汽车品牌终有一天会被他屠杀殆尽,丰田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向东辰的技术看齐,否则一旦东辰具备强大的产能之后,自己的市场必将被挤压到极致。

小野英吉率先将东辰14引擎的所有零件整齐摆放在庞大的工作案台上,然后拿起卡尺与放大镜,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细致的观察,东辰发动机里,哪怕一个小小的曲轴连杆部件,都做的非常完美,甚至切割的金属边都整齐如打磨过无数次的刀刃一般,找不到一丁点毛躁与毛刺,相反,丰田在这些细节上,根本无法做到如此完美的精确程度,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还没有一个可以,所以他们的车在刚下线之后,都要先经过磨合期,才能将机器打磨到正常水平。

单单是零部件,就可以看出,东辰目前具备了超高精度的加工能力,这一点,他们已经远超丰田以及其他所有的竞争对手。

小野英吉知道,丰田出手收回来的这些车,都是刚下线不久,有些甚至在消费者手里还没开出一百公里,就拿自己拆卸的这一台s1引擎来说,汽车的公里表仅仅跑到了不过八十公里就被丰田高价买了回来,八十公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零部件打磨到如此完美,由此可见,东辰的制造精确度,确实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