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很难。”同行的材料专家开口道:“材料不是产品,如果我们要仿造别人的自行车,依着葫芦画瓢基本上就能够模仿出一个大概,但是,如果我们要仿造别人的材料,那难度可就大得多了,光是研究分析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好像美国的贫铀装甲,俄罗斯研究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进口呢?”防卫厅的人员开口道:“这材料是率先在东辰汽车上发现的,也就是说,东辰有实力生产,或者有渠道获得这种材料,你们可以转变一个身份,去和东辰的人员交涉一下,如果可以,我们就高价引进这种材料,当然,如果能够得到这种材料的技术,那就再好不过了。”

三菱的相关负责人开口道:“我们在中国有很多已经本土化的壳子公司,多数都是从事国际化采购,我们可以找一个表面上与三菱甚至日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公司,去和东辰的人接触一下。”

防卫厅的负责人开口道:“这种材料的战略意义极大,无论用任何代价、任何方法,也要想办法弄到手!”

……

刘干事将张文浩想借用东风、北汽两条越野车生产线的事情汇报给了上级领导,由于双方已经展开了更高一层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合作,所以高层对这两条汽车生产线并不看重,本来这两条生产线就是国家投资、国家使用,现在基本上出于半闲置状态,丢在那里也是浪费,既然东辰有渠道搞到一流的汽车制造技术,那么由他们来接受,必然会出更好更新的成果。

在得到高层肯定的答复之后,刘干事亲自约张文浩前往这两家汽车企业进行实地勘察,张文浩对这两条生产线的要求不高,自己到时候会提供给他们底盘的一些技术资料与要求,悬挂系统生产并没有什么困难,加之有新技术输出,这两家企业绝对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至于车体的制造就更简单了,张文浩又不做超跑,他需要的,就是常规材料与工艺制作的车体,到时候,只需要自己将车型资料与图纸提供给他们,他们自然就可以直接进行生产。

其他的核心部件,依旧由自己生产,到时候,两边的成果一综合,汽车基本就可以在东风和北汽的生产线下线了,其他例如座椅、空调、液压助力等一些无关紧要的零部件,直接向其他供应商采购即可。

新的suv会定义为c系列,张文浩初步准备推出三个型号,不过suv的分级不像轿车那样密集,所以张文浩这三个型号,就将覆盖从20万到一百二十万的价格区间,例如,c1定位20-40万,c2定位40-70万,c3定位70-120万,价格区间与奥迪q3、q5、q7这三级的区间基本相似。

c1的硬件配置将从20t引擎起步,c2则采用25t,c3采用30-36t,主打的就是全路面通过能力,绝不向其他品牌一样挂羊头卖狗肉,卖一些只能在市区和高速上跑一跑的所谓越野suv,只要通过能力强大,搭配时尚优异的外观,基本上就可以俘获所有倾心于suv的用户。

而就在张文浩着手于借用两条新生产线扩张东辰的市场时,三菱在国内的某采购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上了龙小月。

第二百九十七章 挖坑

龙小月极少会和东辰汽车的业务打上任何实质性的交道,一是她对汽车并不感兴趣,而且也知之甚少,再一个,她每日都在忙活着东辰药业的各种事宜,也根本抽不出时间与心思去操心东辰汽车方面的事情,但是,有限的几次露面,让外界知道了她是东辰汽车的ceo,所以,当一家公司联系上她,希望从她手里采购材料的时候,龙小月也并不惊讶。

对方是一家位于中海的贸易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就是为国外企业在国内采购各种产品与原材料,这一次,对方联系到龙小月,声称要以高价从东辰的手中进口其用来生产传动系统使用的原材料,对方给出的价格也非常之高,普通用来制造齿轮的20crnti渗碳钢,每吨价格约为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左右,但是对方采购的报价竟然达到十五万元人民币每吨,比20crnti渗碳钢要贵出十倍,而且首批意向采购量超过十万吨。

龙小月并不懂得这种材料的战略意义,也不知道张文浩在材料这一块的定位,她只是觉得这其中或许隐藏着高昂利润,所以,便将对方的材料全部留下,并且邮件发给了张文浩,用电话通知了张文浩这一情况。

张文浩非常惊讶,中辰的新材料业务,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公开过,而且,新型铝制合金和钢合金除了政府军方采购,民用领域只有东辰一家在用,铝制合金在发动机上的应用非常明显,只要稍微懂行的人一打开东辰汽车的引擎盖,看引擎的制作工艺,就知道必然是使用了新材料来制造发动机体,但是,传动系统是隐藏在汽车内部的,而且,其使用的钢合金强度,是远超民用汽车需求的,就算是开普通车,一般人也很难发觉传动系统所使用的材料究竟有什么不同,如果不经过精密的测试,更是不可能知道这种材料的潜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