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没人知道bv在五年之内能不能开发出新型发动机与变速箱,就算能,也很难有机会超越东辰现在目前的科技,但德国本土的消费者,对这个五年置换服务非常认可,在德国消费者的眼里,他们买的不是五年之后的免费置换,而是买本土企业的一个信心。
面对东辰所带来的冲击,最精明的,尚属美国人。
通用汽车公司在德国人开启bv之后,立刻与东辰取得了联系,通用的态度很简单,就是模仿他们走过的老路,换个方向与角度,与东辰取得合作,也就是说,通用希望能够与东辰在美国成立合资工厂,生产通用东辰,此合作模式,对通用与东辰都有一定的好处。
通用给出的合作模式非常简单,他们不指望东辰能够对他们进行技术输出,也不指望能够把自己品牌的产品套上东辰的牌子出售,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东辰代工,借以利用通用目前的剩余生产力。
现在,全世界除了东辰与华合联盟的成员企业在拼命的生产之外,所有其他的品牌都在收缩自己的产品线,原因很简单,随着东辰的产量不断扩大,所有东辰涉及到的市场,对该市场其他品牌都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而那些东辰暂时还没有涉足的市场也并不乐观,因为东辰扩张的速度很快,所以,消费者对东辰近期内会进入本土市场抱有很大希望,所以,持币等待的用户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了其他品牌的销售。
在销量大降的前提下,所有的厂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缩产能,否则,手中的现金,就会变成越来越多滞销的产品,兑现能力极差,而通用旗下在全世界所有生产线的产能,加起来也超过年产千万辆的大关,眼下,一大半的产能都被迫关闭,如果这些产能得不到利用,那么通用每天要投入到这些无盈利能力生产线上的现金,就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卡尔特亲自向东辰发来了约谈的信函,核心内容是,他认为现在的东辰在北美已经打开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只是,东辰又要顾及国内,又要顾及北美以及即将迈出的欧盟市场,如果全靠东辰目前的产能,即便是加上华合联盟的产能,恐怕也是远远不够的,通用在东辰的冲击下,影响很大,因为通用汽车公司最大的两块市场就是北美与中国,而中国的生产线已经关停了80%,现在,东辰进军北美,通用美国本土的销量也收到了极大的冲击,目前,通用有大量生产力闲置,东辰又急缺扩大生产力彻底打开美国市场,所以,如果东辰与通用合作,那么对两者来说,都将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对张文浩来说,产能确实也一直是困扰他的一个大问题,当产品缺乏竞争力的时候,管理者担心的是销量而不是产能,但当产品竞争力超群的时候,产能就是一个比天还大的难题了,全球市场都在渴望东辰的进入,可东辰现在把北美的市场打开之后,根本无力彻底在北美市场铺开,年出口三四百万辆,已经是东辰的极限,而北美市场的需求,又何止是这么一点数量可以弥补的?现在欧盟也已经给了东辰所有的车型进入欧盟市场的批准,但张文浩一下子,却根本没有多余的产能覆盖欧盟如此巨大的市场了。
通用的合作信号,让张文浩开始对合资造车感兴趣,合资虽然意味着要分担一部分利润出去,但相应的,确实开启了更大的市场,而且,合资造车,汽车直接在北美本土生产,省去了运输费用以及进出口税收,如此一来,牺牲的那一部分利润,将由更多的市场弥补过来。
通用要求的只是代工合作,对东辰的自有技术并无要求,这一点,也非常符合张文浩的心理。
随即,张文浩给卡尔特回了一封邮件,声明自己有兴趣与他进一步详谈,而卡尔特也非常迅速的回复,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赶到中国,与张文浩面谈。
张文浩将见面时间定在了两天之后,而见面地点,就在东辰的江城工业基地。
卡尔特火速乘坐通用汽车的专机前往燕京,并且在燕京短暂停留之后,立刻飞往了江城。
张文浩派出三人前往机场,将卡尔特接到了高新区,并且立刻在私密会议室里,与卡尔特见了面。
卡尔特没想到东辰派出的谈判代表竟然是一个比自己年轻了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心中不禁有些诧异,双方都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出于礼貌,他绅士的问道:“张先生,请问您在东辰汽车的职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