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顿时陷入了沉默。历史上张献忠再度扯起反旗是在五月,想不到因为巨鹿的大胜,反倒使得此人提前起事,估计也是因为看到了洪承畴和孙传庭相继离开剿匪一线,因而感觉有机可乘,所以才提前造反的。
但张献忠再度反叛,对于朝局将会有何影响呢?
思虑良久,朱平安都没有说话。周勉也不敢出声,生怕打扰到朱平安,只是紧张的盯着朱平安的脸庞。
忽然之间,朱平安翻身下床,周勉吓了一跳,连忙去搀扶,却被朱平安一推手,吩咐阴世纲,“速速准备笔墨,我这就写一封书信,烦劳周兄带给伯爷,由他火速送给周阁老!万万不可耽搁!”
第三章 此人是宗室
张献忠于谷城再度举起反旗的消息传至京城,这一夜很多人都彻夜难眠,但最为焦虑的莫过于崇祯皇帝。
本来巨鹿大胜的消息,让满朝上下为之一振,歼灭两万鞑子,这在明清对战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崇祯似乎在极度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认为大明中兴的转折似乎就在眼前,但转眼间,张献忠再度叛乱的消息又一下子将所有的喜悦和激动冲洗的干干净净。
满清和流寇就像两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占据了崇祯皇帝登基以来的全部空间。好不容易击退了清军,流寇却又卷土重来,声势较之以往更为浩大。
杨嗣昌在对于满清的策略失败之后,崇祯皇帝之所以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裁撤他,便是希望他能彻底将流寇的问题解决掉,可期待中全歼流寇,生擒贼首的消息没有盼来,却是等到了张献忠再度聚众数万,反出谷城的噩耗。
“难道说大明的气数真的已尽?”崇祯皇帝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口中自言自语道:“可朕如此勤于国事,这国势却为何愈加的糜烂了呢?”
“皇爷万不可如此自责!”一旁侍奉的王承恩赶忙解劝道:“熊督师已经调集大军征剿,流寇只是回光返照,近日必然有捷报传来!”
崇祯皇帝慨然长叹,“招抚、招抚,朕看着是养虎为患,熊文灿只知以招抚换取暂时的太平,朕看他也难当大任!”
王承恩心头一凛。不敢再接下去。
“卢象升进京了吗?”
“禀皇爷,今日一早便入城了,宣大各部将官也已到齐,已经递了折子,等候皇爷召见!”
崇祯点点头,“后日的朝会一并召见吧!”说完,崇祯皇帝的眉毛一挑,“那个中都的朱平安来了吗?朕记得卢象升的请功奏折中,此人可是高居首位啊!听闻此人有勇有谋,阵斩老奴酋七子阿巴泰。立功无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