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守应一愣,“将军何出此言?”
“刚刚的县衙中至少埋伏着五百名刀斧手,只要我等说一个‘不’字,恐怕此时你我二人的首级也已经挂在那县衙门外的旗杆上了。”
马守应悚然而惊,“他张献忠真敢这么做?”
“有什么不敢的?”罗汝才恨恨的将水囊摔在地上,“本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张献忠和李自成两人都是以霸道治军,屠戮成性,有什么是他们两个做不出来的!”
“那我们还不快走!”马守应一把拉住罗汝才的胳膊,“官军北返,不但湖广空虚,就连四川、河南也都没有大军驻扎,我们不如西进四川,夺取那天府之国,到时易守难攻,我们便在蜀中做土皇帝!”
罗汝才摇摇头,“不可。其一,我等与张献忠再度起兵,朝廷必派大军征剿,假若离开张献忠,以我们的兵力很容易会被朝廷大军剿灭;其二,你恐怕不知道,张献忠早已经将川地看做他的退路,据我的消息,张献忠已经派其义子张文秀深入蜀中以为前站了,一旦战事不利,他便可以立刻西进。你想想,如果我等兵进四川,恐怕第一个不会放过我等的,便是他张献忠啊!到时候,我们可就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了!”
“那,那该如何是好?”马守应顿时愣住了。
“先应付朝廷的征剿再说吧,当务之急是尽快招募士卒,扩张我们的势力,只要有兵在手,任他朝廷,抑或是张献忠、李闯之流又能奈我何啊!”
第十三章 杨嗣昌离京
三天之后,左良玉、罗岱在房县兵败的消息传回京师。刚刚平静下来的朝野顷刻间再度动荡起来。被杨嗣昌觊觎厚望的熊文灿和左良玉大败亏输,三万精锐折损大半,明军不得不退守襄阳。杨嗣昌精心制定的剿贼计划彻底失败。
朱平安等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熊文灿、左良玉之流战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张献忠、李自成一旦复反,声势便会超过以往数倍,接下来,便是逐步的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更何况,接下来还会有在崇祯和内阁一手策划下的致命败笔——松锦之战。朱平安不知道凭借自己的努力会不会消弭这场劫难,但现在,熊文灿和左良玉的败局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得到房县战事的消息,听闻崇祯已经接连杖毙了两名不长眼的宦官,天子一怒,虽然没有伏尸千里,但足以让朝中文武心惊胆战。
即便没有朱平安指使下的韩存辉鼓动朝中关系上蹿下跳,所有文武大员的注意力也都投向了杨嗣昌一人。他力荐的熊文灿办事不力,新鲜出炉的平贼将军左良玉又迫不及待的送上了“大礼”,更何况,这剿贼事宜,本就是按照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方略进行,他一声令下,天下的百姓付出了几百万两的饷银,各省几十万兵力集结围剿,如今却只得了这么一个结果,如何能够说得过去。
面对此情此景,无论是崇祯皇帝。或是杨嗣昌,似乎都没有了别的选择。
一连两天紧张的朝议之后,终于有了结果。杨嗣昌以阁老身份总督诸省兵马,总督剿贼事宜,离京平乱。内阁暂由薛国观主持大局,但崇祯皇帝已经提议邀请前任首辅周延儒回京,眼见着内阁变天就在眼前。
朱平安亲眼看到,当初声势煊赫,飞扬跋扈的杨嗣昌顷刻间像是老了十岁。这也难怪,筹谋了数载。却始终没有得到首辅的职位。如今却要黯然出京,去帮手下众将擦屁股,杨嗣昌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而且,周延儒回京已经迫在眉睫。薛国观本身便是一个临时性的过渡人物。眼看着这内阁就要落入周延儒一党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