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那么多了,朱平安已经确定要经营登莱,下个目标便是整个山东,眼下所急需的便是人才,像孙和鼎这种技术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史书上曾记载,孙元化去世之后,孙和鼎和他的两个兄弟便屡次谢绝其父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而是返乡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最终编纂了《水一方人集》,流传后世,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孙和鼎兄弟对其父亲的知识研究的颇为透彻。
朱平安紧紧盯着孙和鼎,看得孙和鼎心里直发毛。朱平安好不容易在马车中站直了身体,冲着孙和鼎深施一礼,“请先生助朱某一臂之力,跟本官再下登莱!”
“再下登莱!”孙和鼎的脸色顿时苍白起来,看看身边的妻子,他也站起身还礼,“学生得大人如此看重,本来不应该拒绝。但自从家父仙逝之后,学生便已没有了求取仕途之心,还请大人……!”
朱平安一笑:“孙大人被朝廷冤杀,至今名分未正,难道孙先生便宁愿自己的父亲和家人背着这样一个罪名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吗?”
孙和鼎身子一颤,闭口不言,神色变幻不定,显然心中也在不断挣扎。
朱平安见状,便适时的再加上一把柴火,“当年孙大人驻节登州,士大夫中信奉西学者一时云集麾下,若不是吴桥兵变,孙大人之雄师足可傲啸海疆,难道先生就不愿完成孙大人的宏愿吗?”
此时,孙和鼎的神情愈发的激荡起来,他似乎是忽然想到了什么,“敢问大人,您可是曾近与鞑虏激战于巨鹿的中都朱指挥佥事?”
“正是!”
孙和鼎闻言大惊,“那民间广为流传的朱大人以火器猛攻鞑虏,射程居然可达千步以外,施放之时,万道火光从天而降,一时间,敌营尽成火海,可是事实?”
朱平安哈哈一笑,“虽然有些夸张,但实情大抵如此!”
孙和鼎顿时双目放光,“敢问大人,您所施放的是何种火器,难道是我大明军中的一窝蜂?”话一出口,孙和鼎又摇了摇头,“不对,一窝蜂的射程远远达不到千步开外,还有神机火箭,哪儿有如此的威势?”
朱平安大笑不止,没想到这孙和鼎倒是如此一个妙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没有说服他,倒是这火器的技术打动了他,眼见着此人便是一个痴迷于火器的研究者,这倒与后世的所谓军迷颇有几分相像。
“先生是愿意跟随本官回登州了吗?”朱平安趁热打铁的问道。
孙和鼎的妻子叹口气,但还是没有说话,孙和鼎则歉意的看看妻子,转向朱平安,“学生想知道,大人打算如何使用火器?”
“陆师单独成军,集中火力覆盖敌军。水师打造战船,加装新式火炮,如此而已!”朱平安自信的回答道。
孙和鼎眼前一亮,“大人看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