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轻轻叹息一声,摆摆手,“我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又何必在意他人的流言蜚语。大明内外交困,改朝换代就在眼前。闯王虽是草莽出身,但却胸怀远大。如今再度起兵,席卷中原,眼见便要成燎原之势,一统天下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唯一所虑便是,闯王与儒道治国一说不感兴趣,只是一味依仗武力兵权,以霸道夺取天下,又不肯任用士子豪族治理地方,反而大肆追赃助饷,牵连甚广。我只怕有一天,此举会遗祸无穷,闯王会反受其害啊!”
李岩的滔滔不绝,却让心腹之人面有忧色。李岩乃是读书人出身,虽然看到明廷腐败,并与李自成相见恨晚,相得益彰。但其内心却是希望李自成海纳百川,重用士子官绅,以为根基。但李自成却是草莽出身,笃信武力至上,在这一点上,便与李岩有着本质的看法差异。
加上李自成身边的牛金星和刘宗敏等人天然的对豪族出身的李岩的敌视,因此,李岩在闯军中并不是便面看起来的那么一帆风顺。
“那咱们是否要再度袭扰呢?”心腹不敢再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连忙转换。
李岩略一思忖,“暂时不要,前方就要进入镇平一带。朱平安乃是大明军中后起之秀,出于尊重,我要和他堂堂正正的交手一次,说什么也要将其死死拖住,不能让汪乔年大军毫无顾忌的逼近南阳。”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久仰久仰
李岩所部自回马坡之后,便一直是以小规模的部队袭扰运粮车队,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朱平安行进的速度。到达淅川之后,朱平安也遭到了汪乔年的训斥,再次没有将其例如到救援南阳的主力部队中,虎大威、杨文岳、孙传庭等人愤愤不平,但贺人龙、李国奇等人却是幸灾乐祸。
淅川向东南方向就是内乡和镇平一线,和南阳也就是咫尺之遥。沿途闯军的阻击越发的多起来,听闻南阳方面的战事也是越发激烈。外城摇摇欲坠,猛如虎和刘如祚已经在内城组织防线,准备在外城陷落之后,便以内城的巷战阻挡闯军。陈永福和高谦两部还在南阳以北的南召、裕州一带苦战,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汪乔年的策略是,将以镇平为据点,向围困在南阳外围的闯军发起进攻,镇平便作为大军的后勤补给重地,由朱平安所部镇守。
但令汪乔年始料不及的是,大军刚刚攻克镇平,闯军大将刘宗敏便亲帅三万大军,会同其余西路的各营闯军兵临镇平,阻挡汪乔年继续东进。
刘宗敏的联营就驻扎在前往南阳的道路上,牢牢的封锁住了汪乔年所部前进的方向,也就是说,汪乔年东进,必须要和刘宗敏决死一战。
朱平安所部的大营不知在镇平城以南的位置,和镇平城内的大军遥相呼应。关于刘宗敏,朱平安其实了解的并不多,因为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实在是少之又少。作为李自成麾下的头号大将,刘宗敏其人却是一个毫无建树的角色,除了在商洛山突围中展现了勇武敢战的一面之外,他一生的征战历史中可以说没有一点亮点可言。要说最为有名的,便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由刘宗敏主持建立的“比饷镇抚司”,负责缉捕、拷问、压榨大明投降官员,很好的扮演了一个“酷吏”的角色,但却没有起到哪怕一丁点的好作用。这样一个人都能成为闯军的首席大将,由此可见李自成的眼光和用人取向的确是不敢令人恭维。
因此,对面的刘宗敏虽然号称统帅近十万人马。但实质上朱平安并未将其放在心上。相反,朱平安却是对在苏家沟遇到的那一部闯军印象深刻,更是对其首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虎大威、孙传庭和朱平安都驻扎在城外,犄角相对,严防刘宗敏对镇平城的偷袭。
一想到第二天就要到来的大战,朱平安也有些莫名的激动。在松山战役中埋下的伏笔已经发挥作用,但朝廷的诏旨还迟迟没有传到军中,想一想妻子木语菱怀孕的时间,下个月便是将要生产的日子。如此一来。不仅是要尽快从河南脱身的念头更为浓烈,朱平安也渴望着尽快回到妻子的身边,共同守候两人第一个孩子的来临。
夜半时分,朱平安难以入眠,便叫上了张定边、沈恪、孙世康等人出营观测地形,虽然早在白日里便由孙世康一早对镇平周遭的地形进行了勘测,但朱平安还是打算再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杨廷麟身子比较弱。朱平安便没有加上他一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