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391 字 2022-10-20

当肚子还吃不饱的时候,咱当然考虑不到工商问题,可是如今你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大势力,光粮食充足,也很难击败他们啊,还得在奖励工商,从而积聚财富上想办法。

“即以勋在河东为例。造纸乃能印书,使教化大行;造火药乃能制火箭,永安之役,以寡破众;掘煤乃能使民免于冻馁。其所产出,复输之于商贾,乃能交易有无,便贫年可自它郡输谷入也——设工商无用,则朝廷铸钱何为?”

曹操沉吟不语,曹昂倒是提出了异议:“工商可使人富,此理世所知也,然若皆逐富而必废农。况商贾轻迁徙,易为奸宄,实难制也。”大家伙儿都知道经商容易来钱,结果都去经商了,不肯种地,那怎么办?而且商人到处跑,还贪婪,非常难以管理,这问题又怎么解决?

是勋笑着答道:“货其有数,非人人皆可得之以为贾也,贾其有技,非人人皆能习之以致富也。要在朝廷治理,使得其技且勤于工商者富,使为奸滑左道者绳之。”你以为农民就好管理啊?因为不好管就干脆严禁,没这个道理吧?

最后,是勋还警告曹操:“工商既使人富,则贾者难以禁绝,其无出仕之身,而又日受盘剥,乃窘而附之豪门世宦也。于是豪门占据山林,并建作坊,财货以亿兆数。设国家加以约束,则彼等或不甘骤贫而为乱,或转而兼并土地,使民流离;设国家不加约束,则彼等日富而国家日贫,亦成尾大不掉之势。既如此,何不驰其禁而严其法,则豪门少怨而国家多利耶?”

工商业可以致富,是个人就知道,可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轻视,商贾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乘坐马车,还不能出仕为吏,就被迫要去依附那些大地主,结果钱都进了大地主的腰包了。国家呢?汉代对于工商税并没有明确的法规,更没有主管的衙门,加之实行当中很可能向豪门妥协,照此发展下去,那些豪门将越来越势大,国家还能约束得住吗?

其实汉代是有工商税的,理论上山林池泽的产出都归皇家,所以你要挖矿啊、捕鱼啊,都得给皇家上税,此外摆摊儿开店,也得上税,一般是十分之一。到了汉末,因为生产遭到破坏,战争却很频繁,使得很多地方割据势力到处设立关卡,收取商税。但这些税收大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最终能够收上几个钱来,谁都摸不准。

是勋诱惑曹操:“无粮则无兵,然若无工商,则粮亦有其尽也,甲马、武器,亦有其尽也,岂可不虑?若兴工商,则钱充、甲完、兵戈犀利,以之练兵,一可当十,其谁能御?”

他跟曹操说,你想象一下,倘若你麾下连小卒都能穿戴全身铠甲,用最好的钢铁锻造武器,每年从胡人那里大批量购买良马,并且完全脱产,整年训练,攻打城池的时候还能一口气排开上百架“霹雳车”,你有这么两三万人,那袁绍算个屁啊!要再能够建造数百上千艘楼船,横行江上,刘表、孙策又算个屁啊!

“昔管仲兴工商,齐遂霸于诸侯;孝武皇帝屡伐匈奴,国家困穷,乃因工商而得复——惜乎徒知涸泽而渔,不知助其兴业也,是故孝昭皇帝恨罢其令。亩产一石,而收三斗,则农必怨,然若能开沟渠、选良种、颁铁器、借耕牛,使亩产三石,则虽收三斗,民之喜也可知。工商亦同理也!”

第三章、曹洪之怒

是勋想要改变轻视工商的政策,的巴的巴地说了好半天——他身为一个文科生(还不是学经济的),其实对工商业的了解也很有限,但光后世那些常识,搁这年月就足够用啦,加上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相信曹操不是腐儒,不会说不通的。

当然啦,曹操消化是勋这一大套话,也得有一段时间,而即便消化了,甚至认同了,想要彻底改变汉兴以来轻视工商业的政策,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终究曹操势力虽然大,还不是后来进位丞相,受封魏公、魏王,把大本营搬到邺城,心腹全封了魏官,等于另立一个朝廷,而把许都朝廷彻底当摆设的年月,他还不可能完全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是勋也有心理准备,我这儿先给曹家父子上课,完了还得找机会去给荀彧他们上课,再去太学刮刮风,争取逐渐地把社会风气给扭转过来,把舆论给引导起来。当然啦,空口白话是很难真对社会实际产生影响的,而且很可能阵风刮过,转眼就息。所以啊,还是希望曹操你能给我这么个机会,拨点儿钱,让我先干起来,等有了成果,自然有人跟进,也自然会产生出一批既得利益者出来,跟着我的大旗往前走。

退一万步说,个人的成功没能转化为社会的成功……那也没关系,起码我发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