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666 字 2022-10-20

夏侯妙才向以行军神速而著称,他麾下部曲所骑,又大多为是勋从是魏处取得的鲜卑良马,此前套了半天交情才廉价购得,尽皆神骏。于是马不停蹄,一路东进,于路但见堠堡,便将堠中戍兵全都聚拢起来,命之随后跟进——“运路既绝,守堠何为?”本打算先到西方最后一堠处,再集结兵马,向前哨探而进的,结果一打听,说舟师才于不久前破浪东去——

卫循的六条大船自辽东驶回,就是先到了这个堠堡附近,一见堠上还飘着曹家旗帜,便派人登岸来打探消息,听得前堠已为敌兵所据,于是扬帆自西而往。

夏侯渊心说若是本方舟师已与敌船接战,则敌人必不防备陆路,趁机冲杀过去,或可建功。他是向来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冲惯了的,想到便即做到,一方面命堠中守卒六十余人弃堠跟进——至于于路收拢的那些步卒,则还远远地在后面搏命长跑呢——同时命十余名部曲在马尾后拴以树枝,扬起尘土,以作疑兵,自己率部便直趋而前。

其实刘煦收拢败兵,尚有千余,典韦困守堠堡不足百数,且皆无力再战,夏侯渊部下骑兵亦不过百人而已,真要是正面交锋,刘煦反而大占胜面。只可惜刘煦见身后烟尘大起,不知敌人有多少骑兵冲来,一时胆落,竟然弃军而逃,才刚凝聚起来的人心瞬间便散,辽东兵四下奔蹿,便为夏侯妙才轻松所破。

而就在这个时候,海面上的战斗也终于结束了。且说幽州方二舟冲入敌阵,短时间内便连毁三船,其余的辽东运兵船尽皆胆丧,纷纷逃蹿。可是他们能逃的方向也很有限——北方是海岸,往北的三船陆续搁浅,远远望见岸上还在酣斗,守兵和水手全都藏在船中,不敢露头;西方有幽州三船先逃,辽东数船亦踵迹而行,结果那三条船的船主见此情势,胆气陡壮,转舵来战,当即便击沉一艘敌船;还有匆忙向东方掉头的,只是卫循尚未逃远,很快便又绕将回来,亦破一敌;只有逃向南方的七八条船得以幸免于难,漂流数日后,终于寻着海路,安然遁回辽东。

战事就此落幕,夏侯渊命典韦即在此处安歇,收拢降卒,搜杀散兵,掩埋尸首,辟通道路,自己则率领部曲继续东进。临行前,他把卫循召唤过来,询问前后因果,卫循不敢实言相告,只得以海上遇风,偶尔与敌船错过为辞。夏侯渊将双目一瞪,斥喝道:“为汝等之过,使运路为敌所断——汝可知军中失道者,亦当死罪!”你这罪过,就好比在陆路上行军迷失了方向,延误了军期,那也是要斩首以正军法的呀!

卫循吓得拜倒在地,连连磕头,撞得脑门儿都渗出血来。夏侯渊这才略微收敛一些怒色,冷哼一声:“为汝等非军士也,不然吾必斩之!吾料敌舟逃去,须臾不敢再来,汝可速航幽州,载运粮草以济大军,吾或可于使君面前,为汝等开脱。”

海上运粮,当然比陆路要方便,速度也快。只是此前是勋顾虑辽东的水军,所以没敢这么干——如今辽东水军新破,夏侯渊估计短时间内不敢再来了,那么自己这些船正好用来运粮。再说了,运路断绝已有数日,恐怕军中粮秣不多,即便知道海运危险,那也只好冒险一试啦。

卫循千恩万谢,赶紧登船西航不提。且说夏侯渊率领部曲继续向东,很快便行至下一处仍为曹兵所掌控的堠堡。堠中军士迎接护军进入,并且绑过一个人来:“此为辽东平郭长刘煦,前此断我运路者,正此贼也。自为将军所破,亡命逃遁,为我巡哨所获。”

夏侯渊一撇嘴:“还留他做甚?斩讫报来!”

第二十三章、阵前诡言

是勋得知后路已通,且夏侯渊即将到来,不禁大喜。他本想先牵制住辽东军主力,待夏侯渊履任后再发起全面进攻——若论城池攻防,是勋对自己尚有点滴信心,而至于平原决胜,本非所长啊。而且于禁也派出去了,郭淮还要守备辽隧城,他手下就没啥能正面对敌的名将。诸葛亮?算了吧,仅看原本历史上孔明一出祁山打得有多挫,就知道再天纵英才,也不是才上战场便能指挥若定,覆灭顽敌的。

此当为孔明之戒,也当为自身之戒也。

可惜夏侯渊跑得再快,终究起点太远,也追不上公孙模撤退的速度,是勋没办法,只好驱策已然颇为疲惫的兵卒,急渡小辽水,连夜向东方追去。好在乌丸和于禁的骑兵骚扰得法,终于在首山山麓追上了辽东军。只是夜已深矣,双方都没有作好夜战的准备,只得各自立营,以待来日。

首山在襄平东南方向,其峰有三,因似人首而得名。其山并不高峻,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正与襄平呈犄角之势,若欲攻打襄平,则必先下首山——这也是辽东军原计划屯兵首山的重要原因。

是勋此前曾亲赴襄平为使,他观察过这座城池,虽然规模较为宏大,但城防却并不如何严密——估计因为是公孙氏的核心基地,少被兵燹的缘故,和原本历史上司马懿进围之时差别很大。司马懿以四万兵马,又逢霖雨,军士伤病多死之际,亦能轻松攻下襄平城,是勋估计就如今自己手下这两万多人,只要筹谋得法,攻之亦不为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