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347 字 2022-10-20

刘协忍不住就又是一个哆嗦。

是勋觉得这恐吓也足够了,才逐渐把声音放轻柔起来:“然令君不惜性命,为臣在也,臣亦诺之,必全刘氏。陛下勿忤魏王,虽禅而不失富贵,臣当竭力以救陛下夫妇、父子之命。”

说到这儿,伸手指天:“皇天是鉴,若违此誓,雷殛我!”

当然啦,他其实是不信那贼老天的,更不信天雷能够准确地打中要打的人……

第二十四章、禅让风波

所谓“禅让”,只是儒家把美好理想附会到上古传说之中,所生造出来的乌托邦而已。中商以前的古史传说都无确证,连“夏”字都并未发现,遑论虞朝?尧、舜、禹是不是真的存在都必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啊。而即便真有其人,并有其事吧,那大概也是原始的首领推举制,而不可能是儒家幻想的圣王让贤制。

然而是勋也不得不承认,这套花样根子虽然是虚的,后世运用起来,也确实有其合理之处,那就是不管是水到渠成的表面文章,还是胡做妄为的彻底强迫,起码披了件温文尔雅的外衣,使得政权可以比较和平地移交,不必要杀到血流成河了。

无论新朝还是旧朝,终究都是封建社会嘛,同一阶级、不同阵营,又有啥深仇大恨了?不必要一定肉体消灭吧。而即便是阶级斗争,无论查理一世、路易十六上断头台,还是尼古拉二世全家遇难,是勋能够理解其缓释仇恨、凝聚人心的必要性,但同时也觉得,“革命以后杀全家”,在道义上确实不是很站得住脚……

还是土共厉害,能留下宣统·大同·康德这类彻彻底底的阶敌,还通过改造成为共和国公民,真是值得膜拜!

所以是勋是真没有弄死刘协的想法——董卓使李儒鸩杀刘辩就是一昏招,人一退位的小皇帝,还能有多少能量?有啥不放心的?——而且在原本历史上,曹丕篡汉以后,就把刘协好好地供养起来,一直养到他寿终正寝嘛;曹叡更是义气,刘协死后,竟以天子之礼隆重安葬。要这样才对嘛,显得我朝得位极正,确实是你主动禅的,而不是我逼的——要不我能对你这么好?

然而历史终究已经改变了,是勋也不可能拍胸脯保证,刘协你肯定死不了——终究曹操没有曹丕那么文艺范儿,心狠手辣却远远过之。况且真要这么说了,小皇帝说不准再起什么妄想。故此他只是赌咒发誓,说我肯定会竭尽全力保全你的性命,要是实在保不住,那也是你福分太浅,并非我不用心,更非我违背了承诺……

话说回来,倘若是勋真的自信满满地下保证,仿佛他就是曹操本人似的,刘协夫妇反倒不敢信了,这只是承诺竭力保全,倒显得可信很多。最终刘协流着眼泪认了命,是勋面有哀戚之色,告辞退出,可是才一出殿,立刻就把腰杆给挺起来啦,仰面向天,神采奕奕——老子终于办成了,大事定矣!

转头就奔了御史台去,跟郗虑说我已经说服天子啦,你赶紧草拟禅让的诏书吧。郗虑好奇地问他:“宏辅如何说之?”是勋摇头摆手:“不可说,不可说。”有本事你去索要起居注来翻阅啊。

郗虑说了,这禅让诏书么,还要请宏辅你挥动如椽大笔。是勋继续摇头,说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下面该看你的啦——“若勋为之,岂非夺兄之功耶?”以魏代汉,你劝了好久都不成,完了诏书还是我草拟的,到时候魏王会怎么看你?你又没功劳,又失面子,那不都是我的罪过吗?

其实呢,一则他对于写这类文字真没什么信心,还是不献丑为好;二来么,这玩意儿肯定传之千古,更容易招来骂名,他虽然不再对维持名声抱有无益的幻想,但能躲的还是尽量躲了为好。

把草拟诏书之事抛给郗虑,是勋返回府中,便即写信向曹操禀报。信中自然不能说大白话,而必须拐着弯子,掩饰真相,只说:我去觐见天子,觉天子有禅位给大王之意,于是便请郗大夫草诏,相信不久后便会有天使前往安邑去啦,大王你要预做准备才是。相信曹操能够瞧得懂其中的潜台词,从而明白究竟发生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