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2717 字 2022-10-20

而且即便按照原本历史走向,赵云为刘备主骑,多年来一直统率中军骑兵,很少独镇方面,始终被掩盖在刘备的阴影之下——再说刘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吃败仗的命,那谁还会把赵云当一回事儿?一直要到鏖战汉中,赵云空营以退曹操,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曹魏方面才算开始重视此人——跟演义不同,长坂坡的时候赵云并未出彩。

所以后来诸葛亮初次北伐,使赵云、邓芝出箕谷以为疑兵,就把曹真给迷惑住了,以为关、张既殁,蜀中能战者唯有赵云也,赵云身在处,必贼主力——啥,你说诸葛亮?那不过就一文吏而已,安能将兵?

然而箕谷战败,赵云旋即故去,从此他在中原士大夫心目中,估计还没有魏延来得重要。要等灭蜀之后,陈寿为之做传,名随关、张、马、黄,其声望才算逐渐攀升,并最终因平话、演义而隐然已有超迈关、张之势。

不过是勋知道,赵云的很多战绩,包括什么战磐河枪挑麴义啊,长坂坡七进七出啊,智取桂阳啊,救夷陵阵杀朱然啊,出祁山力斩五将啊,等等,固然是平话和小说家言,但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是说名将就一定会战绩彪炳,而缺乏足够功勋者就一定不能打。是勋是曾经见过赵云几面的,这位真实的赵子龙给他的印象就是沉稳——从来攻防战最怕遇上沉着冷静的守将了,有赵云在汉中,也不知道曹真、张郃能不能拿得下来哪。

因此眉头微皱,沉思半晌,旋即又问:“甘兴霸举措若何?”

第十六章、阳平之战

其实比起赵云来说,是勋本人更看重另外一员蜀将,那就是在原本历史上投了孙吴的“锦帆贼”甘宁甘兴霸。关于“甘宁百骑劫曹营”之事,虽然听起来有点儿荒诞,却并非演义虚构,史书即有记载。此外,甘兴霸守夷陵曾退曹仁,守益阳留下“关羽濑”的地名,此人能攻善守,刘备故使之镇定巴中也,实乃劲敌——就不知道甘宁现在站在哪一边儿?

根据郭绥的介绍,马超是从了刘禅,自武都率军南下,正与赵云在阳平相持,甘宁则貌似仍在巴中并没有动弹……

原来当日吴懿和张飞的使者几乎前后脚赶到了下辨,求见马超,马孟起便集麾下诸将商议——但是特意瞒过了监军简雍。大将庞德认为,咱们也不清楚皇帝是真薨了,还是如吴懿所说仅仅病重不能理事而已,更不清楚他是传位给刘禅还是刘封,大义不明,无从取舍,干脆,咱们两不相帮吧。再说了,武都郡孤悬在外,直面曹魏凉州方面的大军,倘若弃守南下,搅入两家纷争,就怕魏军趁势来夺下辨,此于国家不利也。

马超从弟马岱则反对庞德的意见,他说:“此天家之争也,若不相助其一,胜者必将罪我,是我兄弟无以立足于汉。且以情论,人焉有不传真子而传其假子者耶?再以势论,吴将军以元舅坐镇成都,又有李正平、孟子度为辅,岂张益德、赵子龙、黄公衡可比?故弟以为,当从新帝,奉命以向汉中为是。”

马超点一点头,但他的认识却又与马岱不尽相同:“吾乃伏波将军之后,关、张皆庶民老革也,为其先遇陛下,厚得恩宠,乃名位踞我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吴子远元舅也,自命大将军,乃无可与争,既授我骠骑号,又岂可不从其命?况吾若从刘封,即破成都,扶封继位,亦必在张飞下也,甚或下于赵云!若从新帝,进可稳得骠骑号,退可入汉中自守,岂不宜欤?”

总而言之,马超是太垂涎这骠骑将军的名号啦,所以当即斩杀张飞派来的使者,厚待吴懿之使,囚禁简雍——根本没跟简宪和照面,那家伙本是元从一党,站队分明,我就不去撞南墙、踢铁板啦——然后整备兵马,离开下辨,就杀奔汉中而去。当然啦,他也不敢完全放弃武都郡的守备,即命庞德率七千新军镇守下辨。

甘宁镇守巴中,更准确点儿来说,旧日巴郡于今多划出巴西、巴东二郡来,刘备使甘兴霸主其事。巴西郡治在阆中,巴东郡治则在鱼复(原时空更名永安),正当长江出川的要冲。甘宁率军长期驻在鱼复,以御曹魏荆州方面的驻军,阆中防务则交给了偏将军赵融——与汉末的赵稚长同名同姓。

甘宁首先接到了来自成都的急报,吴懿声称刘封、张飞反叛,望其率军北进,以攻汉中。甘兴霸不禁犹豫,与副将王平商议,说:“刘封自以为陛下长子,合当继承大统,今不忿新主继位,挥师以向,情理中事也。然张益德为陛下肱股之臣,忠诚素著,安得同刘封而反?此事大有蹊跷。”

王平皱眉道:“得无陛下已崩欤?”

甘宁恍然大悟,说你这猜测有道理——刘备倘若不死,张飞是断然不会反叛的,除非刘备实际上已经挂了,那么同为刘备之子,一个养子,一个庶子,保谁不是保啊?如此说来,张飞不是反叛,而是欲助刘封夺位啦。随即沉吟道:“新主登基,以吴子远元舅,拜为大将军,则关云长何处?关、张情同手足,若关羽在,张飞安有南下成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