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勃然大怒,即命将曹洪逮捕下狱,御史论处。曹洪在牢里还不依不饶,甚至接见门客、故吏,要他们严守山林、工坊,不可放御史和出刺使进入——“吾宁死,不可使子孙无赀财也!”
御史上奏,说辅国曹洪殿上失仪,混乱秩序,袭击大臣,但念其旧功,应当罚金。曹髦心说他都差点儿把崔琰给打死了,怎么能够如此宽松放过?直接就给驳了,要御史再议。
曹洪子曹馥、曹震等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帮老爹说情。病榻上的夏侯惇指点他们,要想救子廉,除非太皇太后出马。所以最终他们求到了山阳公主头上——那是太皇太后卞氏亲生之女啊,卞氏所生曹植、曹彰、曹熊等皆死,光剩下一个曹丕,此前差点儿卷入谋逆大案,哪儿还敢掺和这类事儿啊,那就只剩下山阳公主可以帮忙递话啦。
果然通过山阳公主的求情,卞氏出马了,对曹髦说:“陛下必欲杀子廉耶?须知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曹髦还挺委屈,说我怎么可能屠戮先帝所留重臣呢?我只想给他一个教训罢了,但你瞧,曹洪他本人不依不饶的……他要是肯赞同新政,并且向崔琰道歉,我马上就能放他出来。
卞氏说曹洪位至辅国,国家上公,崔琰只是亚相而已,他怎么可能拉下脸来向崔琰道歉啊——“崔季珪若能服其心,如蔺相如服廉颇,子廉必负荆请罪。然今势不可为也,若久囚禁,必寒功臣之心。”即以太皇太后命传旨,使宽放曹洪,命其归家,闭门反省——你别再出来惹事儿了,希望时间可以消除你和崔琰之间的嫌隙吧。
曹洪这个气恨啊,回到家里整天拍桌子摔碗,咒骂道:“何宏辅之病耶?昔不肯治崔某,乃使小人得志,此皆宏辅之过也!”
第三十三章、而魏其死
曹髦尚未行过冠礼,理论上不可亲政,而必须由重臣辅佐,代行王权。当然啦,再小的皇帝那也是皇帝,真要跳出来说几句话,即便不考虑秋后算账的问题,群臣亦不可当耳旁风也。所以能够制住曹髦的,要么是是勋这种功勋元老而兼宰辅重臣,要么是曹德这种皇族元老——只可惜曹去疾天生小透明属性,没人真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儿。
此外尚有一人可以约束曹髦,那就是太皇太后卞氏。虽无血缘关系,卞氏终究是曹操的正室,小皇帝名义上的奶奶,即便按传统来说妇人不当干政,但她若执意插手,小皇帝是不敢不恭聆教诲的。
当然曹髦心里肯定不爽:奶奶你要是直接如汉初吕后般摄政也就罢了,如今口口声声说不干涉政事,却又阻拦我遣夏侯充出征,又下诏赦免曹洪,如此则功臣、姻戚以你为靠山,自可肆行无忌,即便我将来亲政了,还能够约束得住吗?
心中委屈,必要向人倾吐,那当然只能找崔琰、杨修啦。然而二人亦无可如何——我们还能管得了太皇太后吗?只能跟随着小皇帝喟叹而已。崔琰下来,再与心腹商议——申宗、曲文皆已外出,眼前就光剩了一个何晏啦。何平叔原本就比较反感卞氏:先帝视我若子,卞后却不肯关照,他儿子曹丕当储君的时候,还数次阻挠先帝授我以官,其母子竟如此可恶!
所以何晏趁机就说:“赦辅国事,必山阳公主讽太皇太后为之也。公主为太皇太后亲女,下嫁是氏,则太皇太后与是氏几同一体,君等欲变是氏之政,必为所挠——今辅国得赦,坚不听命,诚恐新政难行。”
曹洪主动跳出来反对新政,却并未得到什么实质上的惩处,而且还不肯认罪,那么有他做榜样,小人必群起仿效,您的新政还可能推行得动吗?
崔琰皱眉问道:“如之奈何?平叔可有以教我否?”
何晏说从前的事情只能由他去,咱们力量尚且不足,还无法彻底扭转局面,但要警惕类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盍使内外隔绝,太皇太后不见公主,自不干政矣。”
崔琰双眉一轩,说你疯啦,你要真这么搞,跟政变有啥两样?别说皇帝不可能答应,就算真这么办了,公主想见亲娘,也是你拦得住的?太皇太后长久不见其女,难道就不会起疑心吗?一甩袖子:“平叔智昏矣,且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