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宫外面,冯敏正在恭候,见黄公公出来,忙迎了上去行礼,又将着折子递上:“公公,我们已经得了消息,裴子云在璐王的上万大军中成功脱身,全身而退,还命人送上了请功折子。”
红衣太监接过看了看,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口气不疾不徐:“裴真君回来的消息,咱家会禀告皇上。”
“只是你说裴真君上这个折子,又是什么道理?”
“公公,裴真君是道人,朝廷能给的爵位已经到了顶,而且以前裴真君也多有大功,却不置一词。”冯敏沉思了下,说着:“这次上折,按照一般人来说,是很值得一提,杀一游击将军,杀数百甲兵。”
“对裴真君来说,并无太大意义,请封的这些江湖人,我们也查了,交情有些,但却未必太深,或是江湖义气——裴真君曾救过沈振兄妹。”
冯敏说得相对公允客观,又说:“再说折子上,只是为了这些人请功,而这些人是江湖客,出身低贱,就算有功,也不过是九品左右,裴真君安能为着这个就兴师动众?”
“以下官看,或是……示威。”
这话说到了红衣太监的心里去了,红衣太监咬着牙,不禁点首:“对,这就是示威,千军中取大将首级,万兵围剿还能全身而退,这是对朝廷赤裸裸的示威,挑衅!”
说到最后,他声音都尖锐了。
冯敏听了,也不由暗生一点兔死狐悲,朝廷或者说至少这个红衣太监猜忌裴子云到这个份上,自是万事都休。
你立功,就是向朝廷示威,你不立功,又是对朝廷满怀怨望,其心可诛。
朝廷常说,才气大小可历练中获得,这心田二字如果坏了,就无药可医了,其实换个角度,朝廷对某人某家某组织起了猜忌,同样无可救药,任凭你再多努力立功,朝廷只会咬牙切齿恨的更深。
不过,处在冯敏的地位和身份上,也实在不敢继续说话了,这时一个小太监过来说了一句,红衣太监点了点头,说:“这点封赏不必劳累皇上,我禀下太子就是了,你们道录司损失惨重,圣上和太子都会按功升赏和抚恤,断不会让你们没有下场。”
冯提点感激涕零:“谢朝廷赏,谢公公。”
红衣太监不再理会,入得了侧殿,太子偏脸看见了,摆手命几个过来禀事的司官且退下,明天再说,又笑:“什么事?”
红衣太监细看,太子面带倦容,算得上俊秀的脸上带着苍白,眼圈发暗,手还拿着笔,当下暗叹:“皇上不安,太子侍疾多日,也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