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我认为不妥,应该驳回这合并建校请求,另责令海田镇政府再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思东一看这是徐天宇提出来的建议,连看都不看就投了反对票。

但是他这话一说出来就立刻感觉不妥了,因为乡镇修盖教学楼是由市教育局全额拨款的,主要责任不应当由镇政府来解决。说不得正想改口更正,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市委副书记杨必臣见有机可乘,顿时站了出来,质问道:“我看刘思东同志还没搞清楚乡镇中小学校与镇政府之间的领导与业务管理关系吧?中小学校修建的教学楼由镇政府来解决?你有没有搞错?亏你还是市委常委、副市长,这要是传出去的话,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这一质问确实是狠狠地抽了刘思东一个耳光,但是刘思东毕竟是经过大浪里掏出来的沙子,他淡定地反问道:“杨必臣同志,有必抓字眼做文章吗?”

“谁做文章了?”杨必臣敲了敲桌子,“海田镇是我市最贫穷乡镇,就连教师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你说让他们自己去弄几百万来修建教学楼,他们能想出合并建校来节省修建费已是很难得了,你否认了也就算了,还要让他们自己来承认这么一大笔费用,这不是有意刁难吗?那还要市教育局来做什么?干脆直接精简掉市教育局算了。”

“你。”刘思东看杨必臣把问题扩大化,顿时被气得脸色发青,当即想要出声反驳几句,但是听到叶红军轻咳了一声,又敲了敲桌子,他也就好吃哑巴亏沉默了下来。

看会议室安静下来,谁都不出声了。姚长寿只好把目光投向常务副市长石天奇去,“天奇,你是怎么看待这个合并建校要求的?”

“我麻。”石天奇刚才认真看了一下,上面分析的利弊确实很透彻,如果不同意,那市政府得要补充600万资金来修盖教学楼,因此他认为应该同意,但是看叶书记好像有点反对,也就试探道:“要不?先搞个调查?等看学生家长及社会议论怎么说?我们再来定夺怎样?”

这个提议倒是不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多常委们都表示赞同,于是市委常委们的最终意见就是让徐天宇回去以后搞一个调查问卷,看看学生家长们的意见及看看社会舆论怎么说,再来讨论合并建校。

用调查问卷来决定是否合并建校,无疑是定北市有史以来的一件荒唐事。

徐天宇不苟同这样的做法,但是为了合并建校,他还是把两个学校的校长都给召唤过来,分别让他们回去搞一个调查问卷1、海田中学与海田小学合并建校,毛病问题多多,不过可以担保学生有新教学楼上课。2、继续在病危教学楼上课,直到有钱了才搞新的教学楼,但是在这期间不敢担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这样的调查问卷,有谁愿意拿自己儿女的生命开玩笑?自然也就出现了百分之百的学生家长都同意合并建校。如此一来,市委常委们可就有了依据,自然也就顺利通过了徐天宇提交的关于合并建校的请求,并正式下文让市委办、市政办、市教育、市建设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公安局、海田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协助搞好试点合并建校工程。

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督导小组,其中市委书记叶红军担任督导组长,副书记、市长姚长寿担任副组长,组员则是由副市长蒋国华、教育局长詹一波、副镇长徐天宇等人组成。但是由于蒋国华又是詹一波与徐天宇两人的上级领导,因此说白了,真正的督导权利是落在蒋国华一个人身上来的。

俗话说得好,有权不用,过时作废。

也正是蒋国华手中有督导的权利,在召开合并学校的分工会议当中,他则是把招标承建教学楼及购买建材石料等项目都分给李念祖来负责,搞得李志威与李哲新两人大大不满,当即提出反对道:“蒋副市长,为什么招标承建教学楼与购买建材石料的项目都给李副校长一个人办理?”

“怎么?你们不满意?”蒋国华凝视着李志威与李哲新。

何止是不满意,还坚决反对呢!因此李志威与李哲新把目光都投向徐天宇而去,弄得徐天宇不得不站出来,建议道:“蒋副市长,这两个项目都交给李副校长一个人负责办理,是不是太过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