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帝国海军在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采取什么行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尽快击败日本,而不是控制大西洋的制海权。
现在,用对付日本海军的关键兵力去加强大西洋舰队,不是舍本逐末吗?
另外,快速战斗群中,除了“仁宗”号已经修复,并且正在加紧训练之外,其他三艘主力舰都在船厂的船坞,或者码头旁,根本不能立即出动。
当时,甚至有人认为卫延年在开玩笑。
很快,数道由陈锦宽亲自签署的命令证明,卫延年没有开玩笑!
负责“太祖”号与“太宗”号维修工作的海军船厂与高雄船厂很快就收到了海军的命令,务必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修复两艘战列舰;负责“宣宗”号建造工作的广州造船厂也收到命令,必须在十一月十日完成“宣宗”号的所有建造工作。随后,舟山港口司令部与高雄港口司令部也收到了命令,务必在十一月十五日夜间十二点之前,让两艘战列舰做好出港的所有准备工作。快速战斗群司令部也几乎同时收到命令,立即取消所有官兵的休假,务必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做好远航的一切准备工作!
因为帝国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所以造船厂必须服从海军的命令。
万幸的是,战争爆发后,广州造船厂想方设法,不惜减少利润(主要是人工开支大幅度增加),加快了“宣宗”号的建造进度。到十一月一日的时候,“宣宗”号的舾装已经完成,主要设备的测试工作完成了九成五以上。如果广州造船厂按照原来的进度进行建造,在海军司令部下达命令之后,就算造船厂使出浑身数解,恐怕也无法在十日让“宣宗”号向海军“报道”。
当然,港口司令部与舰队司令部就更不能违背海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了。
九日下午,白佑彬也收到了从高雄发来的命令,立即返回舰队司令部报道。同时,他也有了新的职务:祖寿清的作战参谋。
这事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不是巧合。
当时,祖寿清原来的作战参谋正好得了阑尾炎,刚在医院做了手术,根本不可能在十五日的时候跟随舰队出发。因此,祖寿清缺少一个作战参谋。
另外,祖寿清实际有很多选择,不一定非要让白佑彬担任他的作战参谋不可。
不管怎么说,白佑彬觉得自己解脱了。至少在今后几个月内,他不用留在舟山,可以回舰队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当天下午,他就向“顶头上司”季常林上校递交了返回舰队的书面报告。
因为他本来就是临时借调到海军总参谋部工作,所以不存在季常林放不放人的问题。另外,季常林也确实没有让白佑彬留下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