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送方只发射光子对中的一个光子,它通过光纤传送到接受方,发射时,光子的偏振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它在接受检测的时候,它的偏振方向才能确定,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光子的偏振方向也就被确定为与之相关的偏振方向。也就是说,密钥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光子本身产生的,每一个光子它产生密钥都是不确定的,只有发送器和接收器才能知道。
当两端的检测器使用相同的设定参数时,发送者和接受者就可以收到相同的偏振信息,也就是相同的随机数“0”或者“1”,从而实现了远程的加密通讯。如果此时有黑客要窃听信息,必然要使用特殊的设备,从光子流中的摄取其中一个光子,检测设备很快就能发现光子流中产生的空格,从而发现黑客的窃取行为。即使黑客确定了一个光子的密钥,也无法知道其他光子产生的密钥。
理论上说,这种量子密码是不可被破解的,但是这种密码也只是存在于理论之中,要实现它却是很难的,有太多的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所以当时也就喧嚣了一阵时间也就平静下去了。
雪风不知道秦教授的量子密码是不是也是根据这个方案设计的,但是可以肯定秦教授的量子密码必然不是自己所破解的那个“量子密码”。秦教授的研究领域一直都是加密通讯技术,而不是数据加密存储技术,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雪风在老家的时候仔细研究了自己偷来的那些资料,发现秦教授的量子密码其实是有两套,一套是用来实现通讯的,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通讯,以及远程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另外一套则是用来实现本地数据的加密存储,就是那种公布在网上的加密数据。
资料中关于第一套量子密码的描述很少,只有只言片语,雪风当时急于攻擂,也就忽视了这个问题,直到后来重新分析的时候,才发现了其中的疑惑之处,再结合自己当时收集来的秦教授的资料和以往学术论文,雪风才下了这个论断。
作为通讯安全专家的秦教授,为什么会煞费苦心地搞出一个数据的存储加密技术,甚至还把它付诸于程序化,这点让雪风始终想不明白,但是可以肯定,秦教授肯定是一位程序高手,而且是顶尖的那种。至于他为什么还要悬赏各路高手前来破解,大概就是出于对自己编程技术的自信吧。
可惜,秦教授碰上了雪风,雪风不是通讯安全专家,但是在数据存储加密这一领域,却是没有几个人能超越雪风。
术业有专攻,或许秦教授拿出真正的量子密码给雪风看,雪风都有可能会看不懂,但是要牵扯到程序,秦教授就还差了雪风半筹。
比起秦教授的这个量子密码,雪风的流程序在数据存储方面的安全性则要更胜一筹,秦教授只是把数据加密后存放在电脑上,别人是可以盗走的,虽然他可能暂时无法知晓具体内容,但是迟早一天会破解出来的。而雪风则是把数据流动起来,外人别说是偷走,就是找,怕是也找不到,不过,流程序也有着很多制约条件,这个只有雪风自己清楚。
雪风把秦教授的量子密码算法搞清楚后,就做了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在防破解和加密速度方面,秦教授的原本的方法,是采取动态的加密方式,即使正在对加密数据进行破解,数据的加密方式都还在变动,这就让破解者无从下手,甚至是力不从心。秦教授本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可是他的算法有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加密速度慢,庞大的算法体系大大减缓了加密的速度,这才让雪风有了可乘之机,依靠强大的小沙弥,硬是采用暴力猜解的方式解出量子密码的秘密。
或许秦教授也想更完善一点,可能他的编程技术确实有限,以至于资料中还有很多想法都没有实现程序化,雪风现在不但把秦教授的想法付诸于现实,还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后的加密方式,雪风仍然叫它“量子密码”,不过已经不是秦教授的那个量子密码了。
雪风刚才还在想着自己是不是要重新搞点赚钱的新门路,此时看到这改进后的算法,心里就冒出个赚钱的想法来。当然,他不会拿着破解后的数据去给秦教授看,然后领取那一千万的奖金,那样就太不厚道了。秦教授的研究笔记给了雪风很多新的启发,也开拓了雪风的视野,自己已经得了便宜,怎么好意思再去拿钱,再说了,雪风现在倒是很敬重这个技术绝伦的秦教授。
大家都知道,盗版一直是个让很多行业的人都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软件这一领域也不例外。不管是随处可以买到的盗版操作系统,还是很多网站提供的破解软件,这些都是盗版。盗版的滋意横生,必然会损害软件设计者的利益,如果这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大大阻碍到软件产业的发展。设计者本想凭着自己的软件换几个钱买米下锅,没成想,钱没赚到,就连程序还被别人破解了,受损不光是经济利益,还有自信心和积极性。
雪风现在的想法,就是利用量子密码来给正版软件加密,用来防止软件被破解,自己则从中收取一定的加密费用。这个想法一冒出,雪风就开始兴奋了,他为自己的这个伟大想法而自豪,不用说这个世界有多少共享注册软件,单单一个中国就有上万套注册软件,它们都面临着盗版的威胁,如果每套软件都能采用自己的“量子密码”加密,一套软件收取个一百块,或者是一千块钱,那就是……
“哇!发了,发了。”雪风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钱”途,两只眼睛已经开始冒出了灿灿金光,脑子也变得简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