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6页

唯一不好解决的就是玄奘和三个徒弟现在都在长安城活蹦乱跳的,有据可查,有人可考,身上毫无半分法力。

最后郭业想了想,加了一个补丁,说玄奘等人的真身早已在西天享福,留在长安城的只是一具化身,毫无法力,是用来体验人间疾苦的!至于三个徒弟的来历与书中不符,这也简单,就给他们加上转世投胎的情节就行了。

就这样《西游记》被郭业擅改了三分之一,至于《佛本是道》更惨,被删改的只剩下原著的三分之一了!

唯一证明他还有点节操的是,关于这两本书的作者,他没有把自己的大名加上去,而是用了原作者的名字。这倒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身为大唐的秦国公,还写变文,实在有点掉价!说出去丢不起那个人!

接下来的日子,郭业上午给玄奘大和尚讲《西游记》,下午给李淳风讲《佛本是道》!当然,刚开始几天郭业还讲得有滋有味,接下来,可就没那么高的兴致了。一段情节,三言两语就交待过去,具体该怎么润色,就是那些宣讲变文的人的事情了。

一连过了十天,郭业才算把任务完成。

在这十天里,玄奘和李淳风也没闲着,玄奘法师把长安城中变文僧召集起来,李淳风也找了不少口舌便给的道士。

十日之后,长安城的茶馆酒肆可就热闹起来了。原来说讲变文的人是有,不过不多。他们宣讲变文的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并不能吸引多少人听。这些说变文的人,也上不了什么台面。只能混迹在一些档次较低的场合,比乞丐强点有限。

但是自从《西游记》和《佛本是道》一出,那可不得了了。这两个故事都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剧情紧凑,环环相扣,曲折动人!大唐的老百姓们,哪见过这个?

一时之间,听变文,成为了长安城一项引领潮流的文化活动,大有万人空巷听变文的架势。

这样一来,无论是变文僧还是说讲变文的道士,可就不够用了。物以稀为贵,这些人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出入茶馆酒肆,再也不被视为下九流的卖艺之人,而是称为先生。颇有点笑王侯慢公卿的意思。

为了与以前宣讲佛经故事的变文僧相区别,这些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号——说书人!一与书联系起来,那就是文化人了,端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说书人挣钱多,又有社会地位,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就投入其中。上午听了变文僧说书,下午自己就现学现卖,找一个茶馆酒肆,一把折扇,一张嘴,买卖就算开张!不少破落户,竟然靠着这个混了个小康生活!

如此一来,《西游记》和《佛本是道》就迅速在长安城传播开来,又以长安城为中心,慢慢传遍了中华大地。

随着这两个故事的传播,神僧罗迩娑婆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

人家道门圣人一挥手,就是重设地水风火,再造宇宙乾坤,佛门二圣都得靠边站!你一个小小的罗迩娑婆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