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买了地产但是卖不卖租不租还得开发公司说了算,这个就不用说了。还有巨额的物业费手续费等等,说是20的利润,扣掉那些之后只剩下15了。更加重要的是,开发公司还可以随时涨价,客户没有否决的权力。
然后呢,很多边边角角不够十平米的地,还掌握在开发公司手里,有谁想要买下十个八个区域然后自己租给自己坐办公室,那是不行的,必须要和开发公司打交道,不然这些区域就连不起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客户固然随时可以把区域卖回去给开发公司,可是开发公司却可以延后付款。而且就算客户不想卖,开发公司有无数种办法可以逼着客户卖。简单地说,黄文斌根本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要是用这种权利义务极不对等的合同去和大公司谈判,肯定会被人家的律师扔回来。但是普通人不懂啊,一看20的保底利润,还有官方证明,连电视台名主持都买了,立即就觉得这是一个大便宜。
和其他投资相比,三十万也不算很多,很多人都能出得起。随着广告的不断播出,前来询问的人络绎不绝,明珠大厦之前,排了长长的队伍,都是来问投资事项的人。队伍实在太长,第二天黄文斌就把银行那种排号的机器搬了过去。再过两天,队伍旁边就出现了小贩,卖水卖纸巾的,卖饭盒小笼包的。最后连黄牛党都来了,几帮黄牛党为了抢地盘还打了一架,被黄文斌派人一锅端了统统赶走。
可是这明珠大厦虽然旺了人,却还没旺财。一个是明珠大厦烂尾了十几年,名声实在太差。第二个就是这种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卖楼的法子实在新奇,大家都没玩过,不免有些心虚,掏钱的时候就不怎么爽快了。黄文斌也不着急,上辈子那人玩这手,碰到的问题也差不多,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千金买马骨,树立一个榜样,自然会有大批人前来跟风。
第439章 尼日利亚骗局
有一个小姑娘,父母得了病,只好一个人离开乡下,到省城打工,每天省吃俭用,只为了多存一点钱,买一套房子,让父母能够来省城养病。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存够了二十万,可是这么一点钱,又怎么能在省城买房子呢?这一天她偶尔听说有三十万的房子出售,大喜过望,也没打听清楚,就跟亲戚朋友借了十万元,跑到明珠大厦买了一个区域。
等弄明白这是商用地产,而且三十万只买到了十平方,小姑娘欲哭无泪,立即找明珠开发公司退货,本来开发公司都已经答应了,谁知道这时候正好省城名吃西施包子铺连锁总店来买办公室,选定的地方正好包括了小姑娘的区域,议定的价格是四十万每区域,小姑娘就这样赚了十万,足够买房子把父母接过来了。
这个故事上了晚间新闻、新闻追踪、本市趣事等等无数节目,重复重复又重复,重点就是买了明珠大厦,小姑娘的二十万转眼变成四十万,把无数渴望着一夜暴富的人刺激得寝食难安,纷纷跑到明珠大厦探听消息。
去到一看,只见好些人扛着好大一个透明塑料箱子,里面装满了一摞一摞的人民币,都在大声谈论自己要买哪一层哪一个区域。大厅正中还有一个屏幕,不停的闪现着信息:哪一层哪一个区域已经被卖出去了,还剩下多少多少个区域,这个数字还总是变,嘀嘀嘀的一路下降,仿佛不赶紧买就没有了一样。
这时候有不停的传来消息,谁谁谁买了五个区域,转手卖出去赚了好几十万。谁谁谁买了十个区域,和哪一家大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做着等收钱就行。去交款处一看,景象更是骇人,无数的毛爷爷堆积起来,放满了大半个屋子。要不是里面坐着十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说不定就有人上去抢了。
于是最后的理智也被金钱淹没,头脑一热,立即拿出毕生积蓄,赶着来买房子。钱多的十个八个,钱少的一个两个,钱更加少的,几个人合伙买一个,连合同都来不及只细看就把钱打了过去,都等着发大财呢。
“这就是你的方法啊,真俗气!”方天和说,“人家仔细一查,就知道那个什么小姑娘,其实是小蕾的表姐。西施包子铺,也是你名下的产业。还有那些一叠一叠的现金,只有上下两张是真的,里面全都是银行点钞练习纸。大厅屏幕的消息也是假的,把一整天的销售额集中起来播放。”
“你管我俗气不俗气,反正卖出去了。”黄文斌哈哈大笑,“要是大商家买楼,那肯定会仔细调查,可是平民百姓嘛,哪里有这个闲工夫跟你慢慢查。别人发财了,我也能发财,这才是主流思想。”
“是啊是啊,以前美国有过一个实验,证明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再怎么不相干的人,之间也只隔着六重关系。”丁诗诗理直气壮的说,“小姑娘是肖蕾表姐有什么好奇怪的,正好碰上了不行吗?明珠大厦地段这么好,西施包子铺想要正规化发展,在明珠大厦买个办公室很合理啊。真钱我们又不是拿不出来,不过是免得麻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