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页

“现金,三十亿现金。”黄文斌说。

“不可能就这样交给黄老板。”韩林说。

“我不是现在就要钱。”黄文斌说,“我们先签一个合同,你借给我三十亿现金。利息就按照银行利息上浮五个百分点,期限是一年。如果你不能借钱给我,就要赔偿我的损失……先按照一亿来算吧。”这么点信息当然换不了三十亿,得一步一步来,温水煮青蛙,让韩林慢慢进入陷阱。

“一亿的话……”韩林想了想,咬牙下了决定,“没问题!”

“那我们就先签个协议吧。”黄文斌挥了挥手,他这一次带了律师来,如此简单的协议,又有现成的模版可以套用,即席挥毫倚马可待,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拟定好了,“你看看有没有问题。”黄文斌把协议文本交给韩林看。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借款协议,一点问题都没有。借款时间,还款时间都很清晰,各自的权利责任也很明白。

韩林看了好几遍,觉得没什么问题,顶天也就是一亿,这么点钱……他也没到不把一亿不放在眼里的程度,韩家家大业大没错,要赚一亿也不是那么容易,他一年能做十几个项目,一个项目也就一两亿的利润,还要各处打点,上下交际,真到手里的也就是几千万。韩林有些心痛,可为了父亲的信息,也顾不得了。

“我签!”韩林咬牙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又盖上私章。

“我的消息,小韩老板验证无误,就要把这三十亿打到我的账上。”黄文斌说。

“当然。”韩林说,“我父亲究竟是为什么被抓的?”

“是炼钢厂。”黄文斌说。

“黄老板,你可不要骗我,怎么可能是炼钢厂。”韩林说,“这是合法生意啊,由地方政府批文的。就算我父亲弄到批文的手段不那么光明正大吧,可也没道理惊动梅老虎。”韩林知道炼钢厂的批文就是花钱买的,但是花钱买地方政府的批文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是这么做,就算被人举报查实了,也就是市纪委下来查。而且这只是地方政府的预批准,发改委的批文还没到手呢,这发改委的批文才是重点,没有发改委的批文,都不算立项,也就是还没成事实。

“小韩老板,京城你比我熟悉得多,你告诉我,在京城山区里面建一个炼钢厂,可能赚钱吗?”黄文斌问。

“这个……”韩林当然知道是不可能赚钱的。建立工厂的地点,要么靠近原料产地,要么靠近消费地,要么就是在交通很便利的地方,能够节省运输费用。炼钢厂需要煤、铁、人力资源,京城三样都没有。要说消费,京城钢材的消费当然很多,可是山区里面交通不便,从山里运到城区,还不如从冀省运过去呢。钢材数量大,运输费用占成本很大一块,在京城的山区里面建炼钢厂,不用问肯定是亏本的。

“既然不会赚钱,老韩老板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一定要建炼钢厂呢?”黄文斌问。

“其实……”韩林不是很想把原委说出来。

“因为老韩老板收到了消息,不久的将来那边要建一条高速公路,正好穿过预定建厂的区域。”这是黄文斌从电视上看到的,“先把土地占下来,到时候一征收,光是卖地就能发大财。然后地方政府还要负责安置,另外找地方,征地,平整,这里的钱可就多了去了。安置当然是就地安置,高速公路建起来,那附近交通当然就方便了,煤铁都能很方便的过来,交通成本大大降低,说不定真的能赚钱呢。就是不能赚钱也不要紧,卖地那儿早赚回来了,到时候正好名正言顺跟地区政府要政策,减税,炼钢厂本身只要别亏太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