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炉很复杂。”李依玲跟黄文斌解释,“基本上就是炉顶投料,炉底吹风,是不是这样啊表舅?”
“差不多是这样吧,你们没学过的很难详细解释。”荣文说,“投料就是投各种配料,铁啊焦炭啊什么的,投料最重要的是配比,现代的高炉当然都是自动配比,我们这个配比系统特别好,是大钢厂淘汰下来的进口货,比别的小厂好多了,做出来的钢性能高很多。”这时候外面忽然响了警报,荣文说,“正好有一锅钢水出炉,黄老板可以看看。”
红红的钢水倾斜而出,看得黄文斌心潮澎湃,无数工人默契的合作着,有一股别样的美感。在以前,钢产量可是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能力,钢产量大工业就发达,力量就大,就能欺负别人。钢产量少工业就不发达,力量就小,只能等着别人来欺负。所以那时候的领导人才会提出钢产量超英赶美。可是现在真超英赶美了,钢产量第一了,占到世界一半了,工业水平距离世界先进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可见光是规模大还不行,还得技术先进。
“钢水出来成型就是钢锭,然后再加工就能得到钢筋钢板什么的。开钢厂可辛苦了,高炉不能停,主动停机手续很麻烦,损失很大,意外停机的话,里面钢水凝固高炉就报废了。所以必须日夜生产,一年三白六十五天都是如此。前一阵子搞什么运动会,让我们停了一个月,这损失真是太大了,现在得加紧生产,把损失补回来。”荣文见得多了,一点都不觉得这情景稀奇,抹了抹汗问,“黄老板是有意做钢材生意吗?”
“啊?”黄文斌在出神的看着钢水出炉,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是,是想和李老板合作。”黄文斌是要和李为民合作坑杨木一把,这是秘密,对外只能说双方合作搞生意,至于合作什么,当然也有一套说辞,但是骗别人也就算了,这个荣文可是开钢厂的,说太详细了可能会看出破绽,还是把话题扯开比较安全,“你这儿的钢全是卖给李老板吗?”
荣文脸上出现一丝尴尬之色,“有些是卖给李老板,不过李老板生意大,钢材来源多,有时候给的价格不是很好,比不上别人的。做生意嘛,那当然是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黄老板你说是不是?要是李老板肯签长期合同,价格低一些我也就认了。但李老板又不肯,这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市场经济价高者得嘛。”黄文斌说。
“现在市场波动太大,谁也不敢签长期合同。”李依玲说,“特别是政策风险大,表舅你也说了,前一阵子开运动会,京城周边关了好多厂子,要是签了长期合同,你们交不了货,那损失可就更大了。我父亲不会找你们麻烦,可是要填这个洞,非把他愁死不可。”
说起政策风险,黄文斌脑中似乎闪过一道灵光。对啊,有政策风险,做钢材生意最怕的就是这个!这一段时间可是有很多政策风险,如果杨木提前得到了消息,利用这个消息布局的话,当然能够赚一大笔,动用五百亿资金,也可以理解了。黄文斌要怎么利用这个情势呢?怎么样尽量减少风险来赚大钱,同时还要把杨木彻底坑了呢?
第746章 钢材贸易行
黄文斌对钢材是一窍不通,对钢材贸易的事情也不怎么放在心上,也就是杨木涉足钢材贸易,所以他才会和李为民合作,想要在刚才上面坑杨木一把。上辈子黄文斌看过不少和钢材有关的新闻,但这些新闻都是老生产谈,一直都没觉得能有什么用,这时候忽然出动了灵感,才把杨木的做法和新闻联系起来。
“所以没法子,只能卖给别人啊。”荣文说。
“荣老板。”黄文斌说,“钢厂一般有多少存货?”
“存货?存货当然越少越好。”荣文说,“钢材会生锈,越放越不值钱,能早点卖出去就早点卖出去。质量不好卖不出去的厂子存货才多。不过钢材贸易商手里会有存货,有时候他们预见到钢材价格要上涨,就会囤货居奇。刚才也说了,高炉不能停,生产能力是多少就是多少,短时间内很难扩充产量,要赚钱只能提前囤货。”
“原来是这样。”黄文斌说,“贸易商手里一般有多少存货?”
“这个就说不准了,有的多有的少。”荣文说,“几百吨的几千吨的上万吨的都有,现在快要过年了,年末钢材价格肯定要上涨,很多贸易商都会囤货。不过前一阵子开运动会,很多贸易商损失很大,手里没钱,囤不起。本钱大的、现在还能弄到钱的大老板就可以发财,本钱小又弄不到钱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发财,钢被有钱的加价买了,还要损失客户。做贸易就是硬生生拼钱多,所以我宁愿做钢厂,虽然辛苦一些没得休息,至少比较安稳,苦力用下去,就能换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