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人数效率比来算,大华实业超过中石化的10倍以上。当然,这也没什么稀罕的,到2010年,研究效率超过国企10倍的中国公司太多太多。何况大华有这么多院士级的人物。
要说起来,大多数的院士,他们产生大量成果和重要成果的时候,往往是三四十岁的时候。年富力强又精力充沛,正是做事业最好的时候,等他们真正成为院士的时候,他们本身的科研能力已经进入退化状态了。
院士与其说是一种能力的认可不如说是一种荣誉。他们为国家领导人做智囊的时候,专业水平绰绰有余。但是,如果要让他们继续进行艰苦的研究,那是很难做到的。大多数时候,指挥手下的研究员做艰苦的研究,其工作量已经有些超过他们年龄的负荷了。
当苏城在实验室内看到“油液监测系统”的条目的时候,对这一点的认识就更深了。
“谁做出来的。”苏城放下目录就问。
他的周围站着一圈的研究员,全都年轻的不像话。丢在科学院一类的机构里,他们先得洗烧瓶洗三年,然后才有拜师学艺的机会。
是的,以中国学界目前的现状,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要是没有一个背景硬扎的师傅,别说研究资源各种匮乏,就算是研究出了东西,也很难得到承认,被妄加指责更是常态。张冠李戴的事儿听说的很少,发生了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迷了。
大华实验室里,就有受不了机构研究气氛的人跳槽而来。到了大华实业,他们唯一需要竞争的就是研究经费和研究进度。
采用nih审批制度的大华科学进度审查委员直属集团,同行评议流程不仅要求评价审查和结案审查,而且有中期进度审查,无法达到要求,或者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都有被消减资金乃至被砍的隐忧。但只要光明正大的进行竞争,努力研究和工作,研究者并没有额外的负担。
此刻,就有人羡慕的看向后排一个招风耳的瘦小青年。即使是在年轻的话,他的面貌看起来也有些太年轻了,几乎像是初上大学的学生似的。他把肩膀紧窄的缩了起来,明显有些不适应众人的围观。
黎涣祥已经彻底转作了技术官员,在苏城耳边轻声道:“李舟从小跳级念书,是我们去年招募的年轻人,年末的项目审核中荣获第一名,获得了独立开始项目的机会,这是他的第一个项目。”
“我看后面写着47项专利?他怎么做到的?”苏城在黎涣祥低声说话,其他人只能好奇的看着。
黎涣祥无奈的道:“这小子几乎不睡觉,而且,他做出来的第一个润滑油分析就非常精彩,经过评议会的确定,我给他安排了两个助理。进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不是每个研究员都有独立进行项目的机会。在中国,一个研究员若是40岁就能主持独立的项目组,就堪称年轻有为了。运气好的话,又是一方学霸。国外的研究机构资金充沛,往往能够给30岁左右的优秀研究者提供独立的项目资金,但大多数人也要到35岁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大多数的研究员,一辈子都不可能主持单独的项目了,尤其是那些花销巨大的项目工程,往往只有准学霸才有资格去做。这是同时考校能力和精力的工作,并不是每个研究员的追求。
即使是大华实验室,每年新开的独立项目也不超过10个,其他人要么继续自己以前的项目,要么就要给其他项目组做助理。两个乃至三个项目组合并的事儿,在国外也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