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页

中船的老总孙道孚和副部级的荣尚国等人到场,也只能敬陪末座。

大华的供应商倒是欢欣鼓舞,不管是排在外面的,还是有幸在主席台出现的供应商,都会将目光放在一群又一群的高官身上。

同样是官员,发改委、计委等超实权部门的中央高官的价值,在商人眼里是霸王一般的存在。相比之下,非属地的地方官以及不相干的部门领导,就不怎么落入他们的法眼了。

苏城也尽可能的多安排几名大华的供应商在主席台上,让他们有个混脸熟的机会。

能上台的,自然是感激备至。

在张超的供应链整合策略下面,大华供应商对大华的依赖度是与日俱增,一荣俱荣的概念也愈发深入。

特别是经过了前段时间的信任危机以后,留下的供应商与大华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并不是说他们只有大华一个客户,只是大华在他们的经营占比中日益提高。

一家工厂,即使每年有1亿元的销售额,但只要大华的订单超过3成,利润超过3成,那这名供应商就几乎无法离开大华实业的体系了。因为厂房、设备,以及工人的人工等投入是固定的,一些设备和厂房甚至是专门为大华实业所设计的。如果离开大华实业的体系,不仅无法回收这些成本,而且要承受持续的成本压力。

他们总不能拆了厂房,卖了设备,辞掉多余的工人……即使狠下心来这样做,短短的空档期,也有可能让脆弱的工厂破产。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商并非是直接供应大华实业的。他们的主要订单,也许来自大华实业的供应商的供应商。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们更像是大华实业的一个外部工厂。

事实上,一些自主创业的大华人,往往都会选择这样的角色开始自己的拼搏生涯。

比起大华自己的工厂,这样的供应商的稳定性要略差一些,但在产能和质量方面,并不会有所逊色。一些为自己而工作的创业者,所能迸发出的热情,足以令普通工人羞愧。

苏城对供应商的支持,从仪式的位置就能看出来。

然而,除了一些大型国企的领导,对自己和民企老板的位置相同而有所不满以外,并没有人真的去关注这些。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面前那艘平凡乌黑的散装货轮。

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的调子中,船只缓缓滑入水中。

十几名工人站在船尾,面对下方的欢呼,激动的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