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愿,是因为阿利耶夫的资金来源匮乏,为了维持统治,阿利耶夫不可能仅仅依靠现有的油田。
他必须开采新的油田,才能令阿塞拜疆恢复到战前水平。至于继续发展,那更是少不了源源不断的财源。
如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国家,不似中国,其本身的积累薄弱,又是华约国家,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能是资源。
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们最主要的收益依旧是资源。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参与谈判的各方数量也渐渐变少了。
“人民阵线”和临时政府最早出局,连配角都没捞着。
侯赛因诺夫、马梅多夫和阿利耶夫成了决斗场上最后的三边力量,而在他们身后,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亚各国,都在不停的变化阵地,大型企业和大国一样,都希望找到能够赢得胜利的那个人押宝。
苏城早早的找准了人,其他人就费事了。
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政治协商会的前奏结束,来自各界的代表,开始汇聚于巴库中心地区,开始了理应漫漫长的协商。
美国使团,俄罗斯使团,土耳其使团……英国使团,德国使团,法国使团……中国使团,日本使团,韩国使团……伊朗使团,沙特使团,哈萨克斯坦使团……就连不受欢迎的亚美尼亚,也派了两个人,混在伊朗使团的队伍里,观察阿塞拜疆的变化……
各国使团成员准备的极其充分,有的外交官甚至带了家眷出门。
不少人认为,谈判会持续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以上,持续半年时间也不奇怪。
因此,协商会议的第一天,开的很是懒洋洋的,许多与会代表都睡着了。
安静祥和的气氛,在傍晚时分,因为阿利耶夫的一句话,给打破了。
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的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以后,阿利耶夫沉默了足足半分钟,就在人们以为他忘词了的时候,方才开口说道:“对于未来的阿塞拜疆政治格局,我建议,总理职位由侯赛因诺夫担任,议长职位由马梅多夫担任……”
他没有说总统职位由谁来担任,但是,三个候选人去了两个,他的意思也够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