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善装憨厚:“我这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谁对我好,我都记着。”
“对你不好呢?”苏城调侃。
“那肯定忘光了,我不记不高兴的事。”杨靖善此时无比的会说话。
苏城微笑,却道:“兑不兑人民币,到时候再说,不过,投资我确实是有兴趣的,你们银行要是有项目的话,也可以拿过来。”
“哪方面的项目?”杨靖善的眼珠子都是亮的。银行是最讲究业绩的国企了,而苏城手上的资金,甭说是10亿美元了,就是拿1亿人民币回去,在94年的国内,也够小半个分行行长的标准了,妥妥的是晋升的节奏。
苏城呵呵的笑了两声,道:“我就两个标准,赚钱的项目,干净的项目,你们拿出哪个项目,我就把哪个项目的资金往来交给你们。对了,你们如果打包出售的不良资产,我也可以看看。”
这下子,杨靖善别说是眼珠子了,整个人都亮了,像是佛陀转生似的问:“您要多少?”
要说找投资项目,90年代的国内银行其实不太精通。但要卖不良资产,那就太多了。
90年代的国内不良资产有多少?根本无法统计,在这个国企普遍破产,私企三角债,会计全假账的年代里,对杨靖善这样的银行官员来说,所有的资产都可以看成是不良资产包和即将不良资产包。再漂亮的财务报表,一夜之后都能变成破产,其实银行本身也差不多是破产的状态。
这时候,只要能卖出不良资产,那就是干赚。
杨靖善只希望苏城赚的钱足够多。
……
第六百五十章 基金改组
第二天。
依旧是著名的萨佛伊酒店,但这一次,比酒店更有名的是泛亚基金和大华实业,比泛亚基金和大华实业更有名的是苏城。
“一位坐拥数十亿美元的中国人”——这是清晨的《每日电讯报》的财经版头条的标题。作为一家面向普罗大众的严肃类报纸,他们很懂得如何在严肃中寻找公众的撸点。报导一个在严肃事件中出彩的有钱人,向来是公众喜闻乐见的部分,尤其“billion”(十亿)这个单词,不用加任何的修饰,就可以给英语国家的公民以土豪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