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光靠俸禄是不够养家的。”钟进卫自言自语道。
“公子才知道啊,咱们大明的官员,如果真要靠俸禄过活的话,除非只有几口人,那倒是活得滋润。”于海宁一听钟进卫的感概,就介绍起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也只是在本朝立国之初。”
“为什么?”
“因为物价啊,东西是越来越贵。”于海宁说到这里,下意识的左右看看,却又把钟进卫身后东厂的几个人归为一家人而不在警惕范围。
然后跟钟进卫八卦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以前支付官员俸禄的时候,用那个大明宝钞,这东西都一钱不值,发和没发一个样。”
钟进卫听于海宁这么一八卦,就明白了。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定的官员俸禄应该是够大明官员生活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开始上涨,大明宝钞开始贬值,官员家庭人口的增多,才导致了所谓的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太低而不能过活的情况产生。
钟进卫想想,眼下崇祯朝,物价更高,官员的实际俸禄更低,家庭人口会更多,经济压力会更大,看来把他们的俸禄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才行,只有这样,后续的很多改革才会少很多阻力。
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
钟进卫想到这里就暂时不再想了,思维转回到眼下的事情。
略微思考了下,钟进卫对于海宁道:“过年红包还是要给的,难得一起过年,总是要意思下的。钱没了我想办法会去赚的,不用担心。”
于海宁见钟进卫如此吩咐,心里也是比较高兴,先谢过了公子。
钟进卫看看于海宁谢完之后还没走,就问道:“于叔还有事么?”
“嗯,公子,这个,过会要祭祖,不知道公子的祖宗牌位是否准备了?”于海宁有点不好开口这个事情,不过实在是不知道公子的身份来历,只好问了。
钟进卫一听,愣住了。这,我爸妈在四百年后还活得好好的。就算我去世的爷爷,但他们现在也都没出生呢,这要是拿来祭拜不好吧,但又不能跟于海宁说实话。
最后想了半天,实在想不起来该怎么说,只好编了:“于叔,我是南宋海外遗民,自幼为孤儿,不知祖宗父母,这可怎么办?”说完后,心里暗暗的对四百年后的父母说声对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