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页

“陛下,我朝新立,当拟定新的国号,如此才能彰显我朝之强盛。”庞统上前说道:“陛下起于古赵国之地,麾下将士大都是燕赵健儿,臣认为当……”

“这个问题无须多议。”公孙续挥手打断说道:“难道一个国家的兴盛衰落是一个国号能决定的吗?当年的秦国何等强大,横扫六国无敌手,可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被义军推翻,强大的秦军也被消灭殆尽,难道这是国号决定的吗?刘邦建国的时候国势不强,常被匈奴、东胡等草原部落欺辱,后有刘彻励精图治,继承几代帝王的积蓄后击败匈奴,你们可不要告诉我这是由国号决定的,要不然之后汉朝怎么也会衰败呢?以至于有了王莽之乱。刘秀打天下的时候也经历了不少困难,最后终于一统天下,可这似乎并不是国号决定的,所以,我从不认为一个国号能决定什么,关键看人。我现在改国号为赵又如何?若是今后出了个懦弱帝王,你们能保证国号会保证这个王朝延续下去吗?呵呵,与其纠结于这些无用之物,何不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在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我决定以汉为国号,我军将士依旧是汉军,我治下百姓,依旧是汉家子弟,诸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众人知道公孙续心意已决,他们再怎么劝说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也就不再坚持了。

“天下初定,想必诸位手头上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公孙续继续说道:“这个时候我本不应该给你们增添麻烦,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希望诸位能尽快想出个解决办法来,如今我大汉疆域辽阔,各族百姓相处还算融洽,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诸位觉得,如何才能保证我大汉子民不受外族欺辱,如何才能保证我汉家传承。”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尽这些贼子不就行了。”张飞立即开口说道:“只要保证我大汉军队的强盛,异族之人,又岂敢欺辱我等。”

“世上哪有不败的军队。”公孙续摇头说道:“想当初刘彻北伐匈奴时,汉军也算精锐,卫霍二将也是难得的统帅,可你们也知道,一旦掌权者昏庸,军队也腐朽堕落的很快,军队的战斗力真的能一直保持下去吗?”

“如果连军队都不能依靠,那我们还能依靠什么……”

“文化,我汉家的文化以及强大的融合力,这就是我们的依靠……”

第994章 福泽后人(二)

天下安定,百姓安康,趁着现在有空,公孙续决定着手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召集天下各行各业的精英前往北京来共同完成一项壮举。

“陛下已经传召各州文人工匠,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前往京城了,你们知道吗?”一处茶楼内的一张桌子上,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道:“我可听说了,陛下此举是要为振兴我大汉,凡我大汉子民,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能对国家有贡献,对后世子孙有贡献,都可以到当地官府那去报名。”

“可不是嘛,小到务农百姓,大到研究学问的大儒,都可以前往京城。”店家这时候拿着壶酒走过来笑道:“而且,陛下特别声明,各行各业有各自的学问,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此次不仅仅能是儒家学说可以进入朝堂,以前那些被漠视,甚至没压制的其他学派,比如法家、墨家、阴阳家等,现在都有机会阵形自己的学派。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得对国家,对天下百姓,对后世子孙有贡献,不然的话,陛下也不会留情。前两天附近有个老农被官府接走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特别擅长种水稻,上面的官老爷觉得推广水稻种植可以养活更多的百姓,所以有必要从民间搜集更多的资料。”

“士农工商皆可前去。”门口走进一队官差打扮的汉子,领头一人大笑道:“诸位之中,若是谁有一技之长,觉得自己可以造福与后人的,都可以去京城试试,现在,京城的匠作营的那些工匠们已经写书了,陛下专门命人为他们立传,如此一来,他们的技术都会流传下去,造福后世子孙。”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全国各地,天下百姓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谁能想到公孙续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要整修书库,从天下搜集各类资料,更令人诧异的是,公孙续这一次没有门派之见,这可比当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有气魄。

北京匠作营的工匠们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心得,现在正忙着整理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书籍,公孙续已经下令在北京修建书库,所有被选中的人都有资格将自己的资料和书籍保存在书库中,届时会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以供后世子孙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