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切磋也说不上,因为袁某毕竟不是那方面的同道。既然周先生认为风水相术那些东西并非是迷信糟粕、骗人的伎俩,那么何不在这儿给大家露一手开开眼界、以辨真假呢?”袁宙哲这时暂且收起了锋芒毕露的锐气,想要化被动为主动。

“没有问题,不知袁先生想要见识哪方面的内容呢?反正在风水相术方面,您尽管划个道儿、出个题儿就行!”周扬言语客气而又十分自信,“其实风水之道也是很好理解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来说,同样的碳元素,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的只能做个铅笔芯,有的却是能够形成价值不菲的金刚石……”

“哈哈,我们不谈大道理、谈大道理!既然周先生如此托大,那我就不客气了!”袁宙哲早有准备似地问道,“周先生既懂风水,想必对你们那行的名人应该有所了解吧?”

“差不多,不知袁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周扬知道,袁宙哲最为不相信的就是风水之说,所以他今天肯定是打算从这方面来取胜了——风水这套东西,短时间内确实不易进行验证真假,毕竟不可能随时找个良穴佳地埋人进去,让他的后人立即人财两旺吧?

“很简单,在明朝永乐年间,因为指导建造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的一代风水大家廖均卿,想必周先生听说过吧?”看来袁宙哲对风水那一套还是有所了解、准备充分的。

“呵呵,袁先生所说的廖均卿,可是明成祖朱棣亲赐御扇一把,上书‘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的廖大师么?”很显然,周扬对于廖均卿也是有所耳闻的。

“没错,就是那个风水名人。”袁宙哲说,“想必周先生应该也曾听说过,有关廖均卿喊山山应、叫水水止的传闻,周先生认为依照风水之法,能不能够达到那种程度呢?”

“喊山山应、叫水水止这事儿我也曾经听说过,我认为如果真是有本事的风水大师,而且又遇到那种宝地灵穴的话,也是有可能的!”周扬认真地回答说。

“那好,周先生现在可谓是中国当代易学界的新秀高手,而且认为喊山山应、叫水水止那种现象是有可能的。那么,我想请教一下周先生,能不能给我们现场展示一下那种风水绝学呢?”袁宙哲话里有套,顺势将了周扬一军。

先给你弄顶高帽子一戴,让你不好意思否认,然后就抛出一个难题,让你不接不好看、接下更难办!

“这个么,确实是不太好办!”周扬实事求是地表示,喊山山应、叫水水止,首先要有那个能够令山应水止的风水法术,其次还要幸好遇到那种风水灵地,否则的话,当然是没有办法进行展示验证了。

“哈哈,如果连周先生这等名扬国外的易学高手都做不到的话,我想中国也不会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既然如此,又何以能够证明风水之道可以让人信服呢?”袁宙哲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周扬。

在场的嘉宾观众一个个暗自感叹,觉得袁宙哲这位著名的打假斗士果然是名不虚传,抛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古怪、难上加难,而且言语之间步步步为营、话中有套,一不小心就让对方进退两难,真不知道这个周扬会如何应对……

第182章 周扬失策

袁宙哲之所以非要拿风水之道来考较周扬,那是因为他非常周密地考虑到了风水之道的长短局限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请一个人当场观相的话,没有两把刷子的人还真不敢随便答应,因为人们在观相之时总要先让观相先生说出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借以验证他究竟有没有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