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折腾,庞培德发现,幸存下来的一些书卷残页有数十章之多,虽然整卷书破碎不堪,但那十多页却是相当地完整;自己这数年来为了应试而精心写作备用的文章,也被幼虎衔出来完整的三篇。
看到这一切,庞培德不由得从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惊喜:难道幼虎这只灵猫,它竟然用这种方法在替自己圈题押宝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剩下的十多页书卷自己在大考前完全可以温习得倒背如流;至于那三篇文章么,趁着离秋试大比还有月余的时间,理当精雕细琢、反复修改润色,直到无懈可击、堪称完美时,再默诵于心……
其实根本不用庞培德多作考虑,因为除了幼虎挑出来的那些残卷文章以外,其余的东西均是成了碎纸一堆,根本无从读起。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幼虎能够听得懂人言,而且上次竟然想出衔书送宝的计策帮助自己,这次何不效法古人,给它来上一个用猫不疑、坚信到底呢?
庞培德沉吟片刻,认为这秋试大比三年一次,绝对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儿戏胡闹,于是他就静下心来,盯着幼虎轻声问道,我说幼虎啊,你是不是想要用这种法子,来替我选题押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点点头,我庞某一定相信于你、绝不怀疑。
果然不出庞培德所料,只见幼虎听了他的话以后,立即圆睁双眼、点头数下!
看到幼虎连连点头,庞培德一时直感到热血上冲、心跳加速——要真是这样的话,自己能够在开考前月余的时间里提前得知考题,就算摘不了状元、榜眼,至少弄个探花还是大有希望的嘛,就算自己再不济,应该也能中个一般的进士!
要知道当时可不像现在,有经验丰富的高考老师、有各种资料可供参考,当时的书生学子们,除了他们那些落魄的秀才充当老师以外,还真是难遇明师——要是有人在大比之年名列金榜的话,人家早就进入翰林院或者是外放为官,谁还会去教什么学生啊!
虽然学政方面有指定的四书五经等学习和考试的范畴,但实际上还真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平时同窗好友们举办各种诗会,相互探讨学习,以便互通有无、增长见识,但真正在秋试大比中究竟会考些什么东西,那自然是谁也无法猜测到的。
至于主考大人会出些什么东西,那就更是无从琢磨了!
更重要的是,在考场上毕竟是时间有限,很短时间内当然不太容易写无无懈可击的锦绣华章!
要是幼虎帮自己提前划定考试范围的话,那简直有如神助一般——考场上纵使腹有诗书千百卷,但由于时间所限,与自己将平时深思熟虑、精雕细琢的文章默写下来相比,那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漫漫人生路、关键就几步,只要把那关键的几步走好了,那自然是平步青云、人生得意!
于是庞培德咬了咬牙,决定赌上一把,决定就按幼虎所撕咬剩下的诗书文章当成考试范围——大不了名落孙山、回去再学三年!
在余下的时间里,庞培德就居住在那古寺净房之中,将那十多页经书诵读得倒背如流、举一反三,同时将那三篇文章屡经修改润色,直到无可挑剔以后,这才默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