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再加上重华宫的宦官在他们两父子之间挑拨离间,比如刚登上皇位后的赵惇,有一次独自率宫中嫔妃游览聚景园。大臣们对此议论纷纷,认为高宗在世时,孝宗凡出游,必恭请高宗同行,而光宗只顾自己游玩。

看到这样的奏章,光宗极为恼火,恰逢此时孝宗遣宦官赐玉杯给光宗,光宗余怒未息,手握不稳,不小心打碎了玉杯。宦官回到重华宫,将事情的经过掐头去尾,只禀报说:“皇上一见太上皇赏赐,非常气愤,连玉杯都摔碎了。”孝宗心中自然不快。

另有一次,孝宗游东园,按例光宗应前往侍奉,可到了家宴之时,却仍不见他的踪影。一向搬弄是非的重华宫宦官故意在园中放出一群鸡,命人捉又捉不着,便相与大呼:“今天捉鸡不着!”当时临安人称乞酒食于人为“捉鸡”,宦官们显然语带讥讽,暗指孝宗寄人篱下的处境。孝宗虽佯装不闻,但内心的愤怒与痛苦可想而知,毕竟光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连起码的礼数都没有,作为父亲,岂能听之任之?

就这样,父子间的隔阂是越来越深,再加上对当今太子的设立问题上,太上皇与皇帝意见严重分歧,致使原来的隔阂升级成了矛盾。原本皇帝赵惇与皇后李凤娘只生有嘉王赵扩这么一个儿子,那理所当然应该将赵扩设为太子。可太上皇孝宗赵眘却觉得二子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天资聪慧,更中意于他。

赵惇在即位之初决定快刀斩乱麻,抢先下手,将自己的儿子赵扩立为太子。可向太上皇请示后,就被赵眘给驳了回去,他说:你自己才刚刚当上皇帝,这么快就立太子,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啊?此事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赵眘虽然没有说不立赵扩为太子,也不知道他是否有立嘉国公赵抦为太子的心意,但此事却让赵惇和李凤娘疑云顿生。赵惇和李凤娘都认为,太上皇这是想将皇位又传回二哥那一脉去,因此对太上皇的猜忌更深。

这使得皇帝就更加不敢也不想去见太上皇赵眘,生怕他突然说起太子之事。现在更是连逢年过节也不会去问候太上皇,就算现在太上皇有疾在身,也是不闻不问,甚至连御医也没向重华宫派。

这样的形势下,赵扩说要去重华宫向太上皇请安问好,试问皇后李凤娘又如何会答应?要是太上皇恨乌及乌,突然强力插手太子之设立,那他们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韩侘胄骑着儿子送的马准备再去赵府,但走到半道他又折回,今天才与赵彦逾碰过面,对方并没有给自己明确的答复,此时又去,恐怕他们会认为自己太过心急了。韩侘胄决定去钟府找儿子谈谈话,近一年没有他的消息了,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历练得如何?正好也可以跟他商讨一下他的婚事。

如果定亲这样的事放在韩忠义或是韩忠勇身上,那韩侘胄绝对不会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一意可决。但韩忠卫给他的反差实在过大,自从他搬出府后,几乎是每次见到他都有很大的变化,他身上流露出的沉着与自信有时让韩侘胄错觉他应该是自己的长子才对,可他现在却是连个十六岁都不到的少年啊。

韩侘胄亲自上门,郭伟哪敢怠慢,连正常的通报也没有,就在前面引着韩大人进了正堂,奉上香茗后,这才跑向后院向韩忠卫禀报。韩忠卫当然也会冷落韩侘胄,现在的韩忠卫相比一年前,更加成熟和稳重。如果说一年前韩忠卫与韩侘胄间还有隔阂的话,那现在至少在韩忠卫身上已经消失了。

他知道自己要想在临安立足,立好足,必须借重韩府的力量。要是没有韩府,自己举步维艰。虽然韩忠卫也很想让吴翠儿在韩府的地位升高,但他同时也知道,只有自己的地位改变了,吴翠儿才能母凭子贵。现在韩忠卫的在经济方面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相比商人的地位,他实在无法令吴翠儿快速改变她目前的处境。甚至现在韩忠卫对自己能长久拥有这几份产业也感到怀疑。

“见过父亲。”韩忠卫见韩侘胄坐在那里,连忙走上前施礼道。

“卫儿,一年不见,你长高了,人也显得更加有精气神。”韩侘胄见到韩忠卫也只觉眼前一亮,如果说昨天晚上他还觉得自己占了赵彦逾便宜的话,那现在他只觉得是赵煜婷那丫头有福气,能嫁给自己这个最出色的儿子。

韩侘胄的两个嫡子,长子韩忠义学武,次长韩忠勇从文,但韩侘胄有种感觉,以后恐怕最出色的还是自己的三儿子。

第194章 改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