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韩大人真是年轻有为,让人不信服不行。”良久,关青山醒悟过来后长叹了一声,他今年三十有八,最大的儿子比韩忠卫都要大,这让他如何不感慨万端?此时关青山终于明白为何罗知县不宴请韩忠卫了,跟这么“年幼”的同僚同桌而食,真是不知道有何话题可讲,风花雪月?恐怕韩忠卫连房事都不甚了解,他能听得懂么?诗词歌赋?听说韩忠卫没正经上过一天学,跟他说不异对牛弹琴。可是除此之外,同僚之间在私下宴席好像还真没什么可说的。

关青山对韩忠卫只是礼节性的拜访,既然风花雪月、诗词歌赋都不能说,那就只能谈公事。关青山来昌化已经一年有余,对昌化的情况也算是了然于胸。何况就算他再不解,相比韩忠卫这位初哥,他也能称得上全知全能。

虽然来昌化之前,韩忠卫也突击了解过一个县衙的基本情况,但现在昌化的实际情况从关青山嘴里娓娓道来,还是让韩忠卫觉得耳目一新。

像大宋其他县衙一样,昌化县除了他们三名官员外,还有四种官吏,分别是押司、录事、手分、贴司。而这四种官吏只有押司属于韩忠卫的直接下属,而韩忠卫也是最为了解押司这种官吏。不说其他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及时雨宋江,没有落草为寇之前,那也是当押司,宋押司。

但让韩忠卫意外的是,昌化县一共有八名押名,他们的职责就像是司法助理一样,负责处理狱讼方面的文字和案卷整理工作。而其他的录事、手分和贴司则分别协助关青山以及县衙征收税赋。

韩忠卫除了负责昌化的治安管理外,像侦缉拿盗也是他的份内事,因此县衙的三班捕快以及县衙大牢也是归他管理。另外韩忠卫手里还有一支军队,虽然这支军队有些少,可相比大宋其他各州县而言已经算是最多的了。

为了保证县城的安危,防止强盗过于猖獗,大宋有规定:县一万户以上者,派武装弓手50名,七千户以上者40名,五千户以上者30名,三千户以上者25名,二千户者20名,一千户者15名,不满一千户者10名。这类事情由县尉专管,若“强盗”较多之处,武装弓手无法抵御的,要随即上报,由朝廷另派兵马镇压。

昌化县是赤县,辖有一万多户,因此韩忠卫手中的50名弓手,虽然不多,但由于弓箭在大宋控制得极严,这已经算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了。对付一般的强盗以及暴民,手到擒来。当然,这也仅仅局限于一般,要是碰到厉害些的,也许是别人对他们手到擒来。

因此在县衙,韩忠卫的直接下属应该有近八十人,要是加下县城以下的“乡”和“里”,韩忠卫的手下已经超过一百人了。

乡、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政权机关,但是大宋皇帝却还需依靠乡间地主和富农上户,来统治和控制广大农民。大宋建立以来,一直就差派乡村的地主当里正、户长和耆长。里正、户长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总之,这些是乡村最基层的小吏,其职责有二:一是榨取钱物,二是弹压农民。对于里正和户长,韩忠卫管不了,但那“逐捕盗贼”之耆长却是归韩忠卫统率。

关青山一开始也只是想找一个话题,没想到越谈越深,基本上就是对韩忠卫进行了一次县尉速成培训,让韩忠卫不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手下有些什么人,而且对他的权限也进行了一一说明。

关青山原本只是想与韩忠卫打个照面,算是认识一下新人,可韩忠卫见到他之后就摆出一副虚心受教、孺子可教的姿态,让他不知不觉间就将韩忠卫需要的资料一一介绍完毕。直到离开县尉府后,关青山才发觉自己好像是多嘴了。自己是主薄,韩忠卫是县尉,他的事与自己何干?可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那是收不回的。这韩忠卫看似年幼无知,可实际上很有可能是扮猪吃虎,以后与他交往得留一个心眼才行,千万不可被他的外表所迷惑,否则被他卖了还会帮他数钱。

虽然关青山觉得自己像是中了韩忠卫的套,但他也得出一个结论,韩忠卫此人人小鬼大,恐怕是一极难对付之人。再加上他身份显赫,韩侘胄贵为枢密使都承旨,将来前程不可限量,这样的人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

其实韩忠卫根本没有给关青山下什么套,他对于县衙的了解主要来自自己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古代电视剧,现在关青山愿意跟他唠叨县衙之琐事,他是下意思的请教,发自内心而已。当然,韩忠卫绝对不是一个能小覤之人,这一点倒是被关青山看明白了,以后他也因此而能避祸。

“孔中海,张金良,昌化县衙的捕头是谁?难道他不知道本县尉已经到任了么?”韩忠卫等关青山走后,就将他们二人召来,从韩忠卫上任伊始,他们就是第一批报到的,而且也是唯一报到的手下。连主薄关青山都来拜会了自己,那身为捕头的就更应该明察秋毫,速速前来听令才行。原来韩忠卫还不敢肯定捕头是归自己领导,现在既然从关青山嘴里确认,那韩忠卫“幼小”的心灵当然不能受些打击。

“回县尉大人,本县捕头姓梁,名德平,今日他却是出城办案,因此而未来得及拜见大人。”孔中海没想到韩忠卫翻脸比翻书还快,刚才还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但现在却摆出了县尉的官威。虽然梁德平与他的关系并不算亲密无间,但此时也不能越级诬告,谁知道韩忠卫的心性如何?要是一不小心摸了考虑屁股,那吃不消的可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