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完全恢复了皇后的气势,刚才的娇羞暧昧一点也没了,翻起面前的一本奏本,递给陈易:“子应,你看看这奏报,这是青海的苏烈送来的,他在奏报中说,吐蕃人已经数次与我边军发生了冲突,苏烈奏请朝廷下诏,大规模讨伐高丽!你说说看,要如何回复苏烈这份请求?”
苏定方已经指挥大军出征准备突袭吐蕃人的大营,但他希望在战事打响之前,朝廷能下达征伐吐蕃的诏令。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大军的出征每次都需师出有名的,也就是需要有朝廷的诏令,及诏令中具有辉宏气势的理由,那样打起仗来,才觉得是理直气壮的。要是师出无名,或者没有朝廷的诏令,大规模战事发生时,连领军的将领都底气不足,军中士气更是受到影响,许多时候,一篇号召力强大的征战诏令和檄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士气。
就如原来历史上那个骆宾王所书的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文》,在鼓舞李敬业所领叛军士气的同时,也让武则天丢了脸,而且这篇檄文还流传千古了!要是苏定方发动战事之际,朝廷却没有讨伐吐蕃的诏令下达,那会严重影响士气的,也被人诟病的!
陈易当然知道,在这件事上,武则天肯定有了主意,今日问询他,可能只是另外的目的而已。
当下陈易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娘娘,邢国公父子所领的兵马已经在奔袭吐蕃大军的路上,战事一触即发,朝廷应该立即发布征伐吐蕃的诏令,义正言辞地斥责一番这些年吐蕃人犯下的暴行,并严令其他边州兵马,要做好策应支援的准备,让慕容诺曷钵的人马也行动起来!”
“唔,说的不错!”武则天脸上绽出笑容,不过笑容很快就收住了,叹了口气后站了身,声音有点冷地说道:“子应,你知道吗?朝中有不少人对苏烈此举大为不满,有不少大臣上表弹劾,并要求朝廷立即下诏中止战事,将苏烈召回长安来问罪,你说,要如何应对这些人的要求!”
“娘娘,置之不理就行,要不将他们严责一顿,贻误战机,错失机会,可是要追悔莫及的。”见武则天一副波澜不惊的神色,陈易有点着急了,“娘娘,微臣觉得,苏大将军父子一定能旗开得胜,吐蕃人一定会溃败,甚至全军覆灭,微臣觉得,如此好机会肯定不能错过,朝廷一定要给予支持!”
真是开玩笑,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大唐朝廷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物,上表请求中止战事,将苏定方父子召回来问罪,那结果会如何,没有人敢去想象。要真是我大军中止行动,退回来,那吐蕃人一定会发觉,钦陵可不是善者,吐蕃人一定会反击,那将演绎成一个的笑话,军事史上的天大笑话!
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陈易相信,即使朝廷不下达征伐吐蕃的诏令,并下诏令苏定方取消军事行动,但这位名将肯定不会遵从的,依然会如原来计划那样,对吐蕃人的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并最终摘取胜利果实的,即使他回朝后得不到英雄的待遇,被朝廷处罚也在所不惜的。不只苏定方会这样做,陈易相信,换作其他的领军将领也会这样做的,何况朝廷下达的命令并不一定能送到前方将领手中,那些做出决策的将领,彼此间联络不方便,肯定会按照先前做出的计划行事的。真不知道朝中是哪些人做出这样的荒唐事,陈易觉得,将这些提议的人认为是吐蕃人的奸细也不为过!
对于陈易的回答,武则天只是轻“哦”了声,就没再有其他表示了。
陈易再有着急神色起来,不待武则天再说什么,又急急地说道:“娘娘,战机是一闪即逝,要是因为朝廷的犹豫,而让苏大将军在行事时候犹豫,错失了战机,那可能就会铸成大错,遗憾终生,甚至让边关生变都不是没有可能,娘娘,你可不能犹豫啊!”
武则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起这样的犹豫呢?还有,刚才召他进来时,并没马上说这件事,而是先说辽东之事,从一定层面来讲,高丽之事已经没有任何悬念,辽东的局势已经完全在我大唐军队的掌控之下,已经不需要武则天太多关心了,青海战事将起,朝廷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到青海,武则天的关注度也要投在青海之上,怎么主次颠倒了呢?
但这个疑惑马上就消除了,就在他弄不清楚,想再问询武则天,并再陈言之际,武则天转过了身,走到案前,拿起一份文案之类的东西,递给陈易:“唔,子应,你先不要再说什么,先看看这个!”
有点愕然的陈易接过一看,马上眉开眼笑,这竟然是武则天刚刚拟就的一份诏令。
诏令最尾处中说,以苏定方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兼青海安抚大使,右卫将军契苾明为副大总管,苏庆节等人为分总管,将兵十万,讨伐吐蕃。诏令开始的那些长长篇幅,是痛陈吐蕃人这些年犯下的罪行,列的非常详细,将吐蕃人描述的惨不忍睹,人人得以诛之的恶相完全写了出来。如果是毫不知情的人,在看到这份陈列吐蕃人罪状的诏令后,也一定会对吐蕃人深恶痛绝的!诏令中同时令安西大都护裴行俭,集结人马,策应苏定方的军事行动,将盘居在安西与青海间的吐蕃人收拾干净。
看完了这份已经盖上大印的诏令,陈易有点愕然地看着武则天,他想不明白,武则天已经决定了,并且诏令也写就了,盖上玉玺大印已经生效了,为何还多此一举地问他这些,当下疑惑地问道:“皇后娘娘,这……这个是为何?娘娘不是已经决定了吗?怎么还如此问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