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扶植几方势力相争也并非不好,但高丽、新罗的教训不可不警醒,万一哪势力过于强大,脱离我大唐掌控,尾大不掉那可是麻烦事……”
“倭地与安东大都护府虽然隔着大海,但从安东乘船到倭地也只不过几天的海程,远比从凉州到安西近,即使从长安出发到安西也不一定比从长安到倭地方便,因此以倭地不方便来往就放弃如此大的疆域,实是说不过去!如今我在安西地驻有大军,每年耗费也不少,一些时候,并不能计算投入产出比,而是战略需要!外患没有,不让强敌存在,很多时候远比得到财物来的划算,若有一天倭国重新强大,不断对我安东骚扰,为防倭人的骚扰,我大唐水师要做出防备所需要的花费就不知道有多少,不如趁现在占了倭地,在可以很快完全占领倭境之际一劳永逸地占领其地,以免后患是最人佳之策!”
裴行俭在安西呆了很多年,对安西的艰苦环境记忆犹新,他觉得比安西艰苦的地方不会多,倭地也远不及安西。朝廷既然不愿意放弃安西,而是采取大力气牢固对西域地的统治,倭地也不应该放弃!陈易所说是正确的,是我大唐的国土就不应该放弃,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实力强大,疆域开阔啊?开疆拓土是任何一个武将都渴望做的事,他也如此,倭地既然被征服了,那就一定要占领之。
放眼这些年以来,被我大唐占领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地方放弃的,有例外的只有贞观九年的吐谷浑。当年李靖征讨吐谷浑后,朝廷下令复建吐谷浑汗国,虽然此后吐谷浑一直听我大唐朝廷的令行事,但事实证明那时的决策还是错误的,复国而立的吐谷浑最终还是被吐蕃灭了,青海之地落入吐蕃之手,要不是苏定方之功,将青海的吐蕃人击败,青海如今说不定还在吐蕃人手里。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相似的错误可不能再犯,即使现在付出点代价,派一部军队及官吏占领并治理倭地,过了几十年,倭地就将成为大唐的领土,边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除掉,何乐而不为呢?
裴行俭的话让陈易听着很舒服,他欣慰于朝中有与他相似观点的人,也马上站出来附和了裴行俭几句,表示我大唐征伐而重的领土就不应该放弃,不然将士们的鲜血就白流了。占领倭地,东边的威胁就可以不要去管了,边关完备所省下来的花费可是个巨大的数字。
不过依然有人坚持不同意见,裴行俭和陈易的话说完后,郝处俊站了出来,发表不同意见:“娘娘,臣觉得刘相所言甚是有理,倭国与安东隔着辽阔的大海,风暴盛行,来往甚是不方便,就从倭国数次遣唐使团的遭遇情况就可以看出来,经常是九死一生。要来往安东与倭地,注定是非常艰难的,即使有我水师的战船也是如此,臣觉得最少花费也最方便的就是在战后放任不管,任倭人自相残杀,削弱彼此的实力,那样任何一方的势力都会寻求我大唐的支持,而我大唐可以得渔翁之利,如此几年后,倭人各方面力量必定大减,到时倭地还不是全凭我大唐说了算?”
听到各人陈述的意见都不尽相同,武则天微微地皱起了眉,在看到陈易还想站出来说什么时候,对他使了个眼色,不明所以的陈易还是听从了武则天眼色的示意,没有继续站出来发表意见。
裴行俭也不是直肠子的人,不会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与人争论,武则天对陈易使的眼神他也看到了,也就选择了沉默,没有再站出来发表意见。
见裴行俭和陈易都如此,刘仁轨、郝处俊等人也没再继续说。见众臣没有新的意见,武则天也没再问询,让众臣们散了,但也嘱咐他们,回去后再好生想想,毕竟倭地不同于其他任何我大唐有过征战的地方,是孤悬于海外的一片岛屿,要采取的措施肯定要和其他地不尽相同。
陈易在随裴行俭等人出去后,又被武则天身边的宫人唤了回去。
“子应,关于如何处置倭地的事,本宫想和你单独聊聊!”依然坐在原位的武则天笑呵呵地对向她作礼的陈易道,并指着附近一坐榻,温言道:“本宫今日听诸位臣工所言意见不尽相同,你也说服不了他们,所以也就不让你们多说,只让你们回去细细考虑一番,不过本宫还想单独和你聊聊!”
“多谢娘娘的体贴!”武则天近乎刻意的体贴让陈易心里觉得暖暖的,他知道武则天是很在意他的观点,可以说认可了他所说的,要在倭国建立都护府,直接治理其地的建议。但作为主政的当权者,其他重臣如刘仁轨、郝处俊等政事堂宰相的意见又不能不听,能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是武则天最需要做的,而与他这位一力主张讨伐倭国的近臣多商量,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件事。
武则天的心思差不多如陈易所料这样,她也认为,天气转暖后,征倭的战事很快就可以平歇,我大军将没有悬念地取得对倭军的胜利,战事胜利了,如何处置倭国就不能不下决定,争取在年前,至多年后统一朝臣们的意见就显得很迫切,因此她要与陈易多多交流。当下也含笑地问陈易道:“子应,你认为倭地与安西相比,哪个更重要?”
“娘娘,从战略地位上讲,安西更重要,因为安西地扼守着我大唐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占据了安西,就控制了整个丝绸之路,我大唐出产之物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西域的新奇东西,西域的胡人也可以顺利来往我大唐,贸易的大规模展开可以给我大唐带来滚滚的财富,要是安西一失,丝绸之路将重新断绝,安西之地不容失,安西的地位相当重要!”
陈易吞了下唾沫,看到武则天聚精会神地听着,受到了鼓励,继续道:“但安西所产并不丰富,我大唐从安西直接所得的财富其实并不算多,这些年从安西所得赋税少的可怜,连维护安西驻军所费都不够支出,在这一点上,倭地就远胜安西!这些年,经过中大兄的励精图志,倭国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因为我大军征倭之战涉及面并不大,经此一战后,倭国国力不会受到大幅度的削弱,要是我大唐能完全控制倭国的事务,那从倭国所得的财富远非安西可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倭地迁徙大量的移民到内地,用战争罪让他们劳动改造。以前时候臣也和娘娘说过,倭人勤奋肯干,是最好的劳工,要是迁徙了数十万倭人到内地,可以极大地缓解我大唐基础建设所需之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