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然钻研对方经典,最易动摇道心,但是此律也并非绝对,终究还是有坚毅智慧之辈能够抵挡住其侵蚀。
除此之外,原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此方天地之中,原创者文运护体,拥有着最高解释权,自然不会受其扭曲道心的特性改变。
这是文曲派之人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摸索清楚的东西,但在李尘之前,几乎毫无意义。
原因非常简单,通读和理解儒门经典尚且不易,又谈什么创作?
若要创作,必有依据,大抵是通读,理解,乃至认可相近道途之后才可以做到,三不朽,更是要步入到了大儒之境后才能做到。
彼时道心都早已转化,又谈什么不受其害?
古往今来,偃道栽在这一点上面的偃者天才往往是过于自信,以为凭着自己修为和信仰就能对抗扭曲,结果天资悟性有限,没有钻研出什么门道还好,天资悟性过人,通晓了其中道理,反而不知不觉间就被迷住,失却了初心。
有些人还能当机立断其断,立刻自废修为,斩灭道果,有些人却连神魂和真灵都受感染,竟致当真成为一代大儒。
李尘此前去询问鹤长年相关之事,鹤长年就如此警告过他。
但是鹤长年哪里知道,李尘从始至终就没有打算老老实实走前人摸索的老路,他要走,也是走捷径。
他早已明了当中的危险和机会,决定自撰经典,自行封圣!
前世所作经典源于末法世界,无法侵蚀自己道心,扭曲自己的意志,而一旦认定原创,拥有解释之权,又同样可以保持本我,不受其害。
饶是如此,他也没有贸然而行,而是用《唐诗三百首》试验。
诗词文章乃是小道,虽与才华息息相关,却于道心无碍,即便有害也能试探出来。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圣人,大儒,学士是靠着这种东西修成。
大乾儒者阶级分明,秀才以下靠才华,举人进士重功名,大儒以上才能真正踏入成圣之门,这都有严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