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东方文化大酒店,608号房内。

“陈先生、冯先生,如今的金公主不比从前,新艺城没落已成定局。没了新艺城贡献,金公主院线的收益还能剩下多少,两位应该很清楚吧?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难道两位还打算绑在金公主这条破船上,跟它一起沉没吗?”来自台湾的学者影业老板蔡松林坐在沙发上,端着一杯茶,笑眯眯的看着陈荣美和冯秉仲,这两位金公主院线的股东。

陈冯二人对视一眼,陈荣美摇头道:“此言差矣。新艺城或许曾经低迷,拖累了金公主,不过现在的新艺城已经易主,我们对现在的新艺城充满信心。蔡先生说金公主是条破船,我们不敢苟同。”

“不敢苟同?”蔡松林不屑轻笑,“就像《凶猫》那样的电影?还超级新艺城,这么好的档期,三日票房有三百万吗?金公主旗下十几家戏院,每天上座率能有多少?陈平安说的没错,《凶猫》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会高,超级新艺城也不过尔尔。两位若真是看好金公主的将来,今日又何必赴我之约?”

冯秉仲沉默片刻,问道:“不知蔡先生有何提议呢?”

“呵呵,我想两位还不了解目前外界对香港影坛的看法。”蔡松林放下茶杯,在窗前踱着步子,透露出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虽然邵氏清盘,香港三大院线因为德宝和黑马国际的加入,变成四条院线,但香港影坛的情形并未发生变化,四家独大垄断影坛最好的档期最红的明星,许多人都看不过眼呢!”

第221章 “救命恩人”

80年代,院线制度是香港电影业的经济支柱,起初是邵氏、嘉禾、新艺城三足鼎立,金公主、嘉禾、邵氏三大华语片电影院线逐鹿香江。

邵氏清盘前,德宝制作的电影一直排在嘉禾院线上映,但经历多次黄金档期和场次被“正宗嘉禾出品”挤掉之后,潘笛笙决定建立自己的院线业务。借助邵氏清盘的东风,德宝院线趁势而起。除了德宝外,黑马国际亦是踩着邵氏院线的尸身,屹立在香港影坛。

然而香港影坛从三国争霸演变为四国演义,本质上仍旧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四家院线控制香港影坛,垄断香港电影的黄金档期。

随着陈平安的黑马国际横空杀出,接二连三拍摄出票房大卖的卖座片,香港影坛提前进入繁荣期,来自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的众多外资都想进入香港影坛,从中分一杯羹。

然则四家龙头电影公司资金充足;独立制片公司只能依附于四大院线,依靠金主提供资金拍摄电影,拍出来的电影安排在四大院线上映。四大院线垄断香港影坛的局面,使得外资资金难以寸进,虽然偶尔也能投拍港片,却无法获得院线黄金档期及当红影星主演,并且还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黑马国际推出的多厅戏院模式,为外资打开一扇门,亦能分得小部分黄金档期。但是在外资看来,黑马国际太坑。

上映条件苛刻,粗制滥造电影一律拒绝。今年下半年,《幽灵斗僵尸》就坑了数千万外资。台湾、日本、韩国、南洋等地的资金投资、香港独立电影公司制作的跟风片,全都被黑马院线拒之门外。除了两部在独立戏院上映后赔的稀里哗啦,其他好多都躺在仓库里。

至于说带回本地上映收回成本……想都不要想!

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韩日、台湾、南洋等地都是旗帜性标杆。只要在香港卖座,在其他地方亦能卖座,而且外埠票房远远超过香港本土收益。但是你在香港都无法上映,拿到外地凭什么获得档期?凭什么保证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