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还记得我吗?

今天早上的报纸,铺天盖地都是有关陈平安中枪的新闻。除了表达对陈平安的祝福,祝愿他早日康复外,还有对他暴行的声讨。

陈平安中枪后,居然指使保安暴打记者,还砸坏记者摄像机,这不是暴行是什么?

如果只看某些报纸,香港市民很容易被诱导,以为是陈平安受伤后迁怒记者,指使保安大打出手殴打记者。但并非所有报纸都一面倒的声讨陈平安,就像昨天不是所有报社的记者都遭到殴打。

香港媒体破天荒的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言辞声讨陈平安迁怒记者,指使保安殴打,并且砸坏记者相机的暴行;另一派则指着那些被打记者,缺乏做人的最根本的道德底线,在陈平安遭遇枪击受伤倒地时,第一时间不是进行人道主义救助,反而忙着抓拍鲜血淋淋的画面,人性丧失!

《东方日报》、《星岛日报》首次在有关陈平安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言辞声厉的诘责同行道德沦丧人形丧失,认为陈平安只是记者暴打记者,事出有因其情可悯。

不仅是这两家报社,《明报》、《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等主流媒体亦站在他们一面,《成报》甚至专门刊登致歉声明,为该报社记者当时没有第一时间救助反而抓拍画面道歉。

按照正常情况,媒体上对一件事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读者往往会模棱两可,出于个人好恶分成两派,各自支持某方观点。

然则这一次,《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居然身处同一阵营,还有《成报》的登报道歉,加上众多知名报刊助阵,陈平安指使保安殴打记者一事,很快就变成一边倒的讨伐。

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认为,那些记者不配称为记者,活该被打,被打有理。

港人爱看报,周惠敏也不例外,亦很关心与陈平安相关的新闻报道。

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周惠敏起初既担心陈平安的伤势,又担心陈平安得罪记者,被记者抹黑从而遭到市民厌恶。可是去电台的路上,听到路人的声音,她安心许多,不再担心陈平安殴打记者一事,只是担心陈平安的伤势。

来到电台后,周惠敏发觉自己今天总是心不在焉,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陈平安的声音。她多次用力摇头,提醒自己现在跟陈平安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而且陈平安也已经把她忘了,可那两幅画面总是不由自主浮现在脑海中。

一幅是她第一次见到陈平安,站在车外无意中听到陈平安对罗大右说的话,体会到陈平安对自己关心。结果她被陈平安头顶“最佳男友”光环覆盖,整个人陷了进去,情不自禁送上自己的初吻。

另一幅是在香港黑马唱片公司的休息室,当时她告诉陈平安自己想要退出公司。陈平安没有挽留,用手指托起她的下巴,略显霸道的说道:“等着我,一两年内我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记住不许跟别的男人走。”

可是随后,她似乎就淡出了陈平安的视线,陈平安也再没找过她,甚至连个电话都没有来过。仿佛她在对方的生命中只是个匆匆过客,但陈平安却已经在她的生活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