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新明史[校对版] 闪烁 2143 字 2022-10-21

在得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也先立即就率领大军返回了大同。此时,脱脱不花率领的军队已经到达了大同。而且,也先身边一个重要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一条让蒙古大军绕过大同,直奔紫荆关的小路!

这人叫喜宁,原本是皇帝朱祁镇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不过,他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本来就是蒙古人!在成祖时,蒙古一部内服明朝,成为了明朝的臣民。而喜宁就是这个蒙古部落中的一员。当他在土木堡做了俘虏之后,立即就投降于也先,并且很快成为了也先的重要助手。让蒙古大军围攻大同与宣府,勒索赎金的计划也就是喜宁想出来的。而这次,他将这次引导大军,撕开大明的边防,前往大明首都!

喜宁是个混蛋,不过此时在京城的朱祁钰与于谦都不知道这个混蛋的存在,他们仍然认为,也先的大军会在大同与宣府之间徘徊,让他们赢得足够的战争准备时间。不过,两人的精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第十二节 登基称帝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初盛世之后的一大耻辱,这也是大明由盛转衰的标志。当时,京城受到蒙古大军威胁,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而这种担忧很快就转化成了不满,当这种不满再继续升华的时候,大臣们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换个主子了!

经过了二十四日大闹朝堂的事情之后,大臣们终于下定了决心,要为这个国家选一个新的主人。当然,这不会是只有两岁的太子朱见深。他太小了,如果是在和平时期,两岁的太子登基称帝并不算什么怪事,毕竟英宗朱祁镇就是在八岁的时候当上皇帝的。不过,现在并非和平时期,在蒙古大军的威胁之下,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年幼的太子,而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一个能够率领大明军民战胜蒙古的皇帝!结果,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辅佐太子的摄政王朱祁钰!

天还没有亮,大臣们就集中在了地安门外面。宫门紧避,大臣们都有点忐忑不安。半个时辰前,他们将一封联名奏章从宫门的门缝里塞了进去,让人送给了太后。这是当年朱元璋搞出来的名堂,虽然大臣们都有点不习惯这种方式,不过,此时他们仍然得耐心的等待着太后的回话!

册立太子的难度并不大,毕竟皇上后继有人,这只是个仪式的问题而已。不过,要废除皇帝,另立皇帝,那就没那么容易了。朱祁镇还没有死,即使他身陷敌营,不过他还是大明的皇帝。在皇帝并没有死的情况下,再立一个皇帝,那确实有点麻烦!不过,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唐朝,宋朝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次,大臣们自然也搬出了一大堆的理由出来,想以此说服太后!

对,说服太后!太后在立新皇帝这件事情上太关键了,如果太后不同意,就算大臣们做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让朱祁镇下台,让朱祁钰上台!问题的关键是,太后会接受大臣们推荐的朱祁钰吗?朱祁镇是太后的亲生子,而朱祁钰则不是。从太后个人的角度来看,朱祁钰并不代表她,那么,她会接受朱祁钰吗?

大臣们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不过,现在事情已经不容他们再多考虑了,朱祁钰是大明唯一的选择,总不成从外面去找个番王回来吧,那太后更不可能接受!不管怎么样,奏章已经递了上去,结果怎么样,大臣们也只有等待了!

就在大臣们心急如焚的时候,门“嘎吱”一声开了,露出了一条小缝,接着一名太监出现在了门缝处,手上拿着一卷诏书。他将这诏书给了领头的吏部尚书王直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关上了宫门。

“王大人,怎么样了?”大臣们立即围了上来,这卷诏书不仅仅将宣布朱祁钰能否当上皇帝,也将宣布这些大臣们的命运,更将宣布大明的命运!

“诸位,稍安勿躁!”王直打开了诏书,先迅速的浏览了一遍,然后露出了笑容,“各位,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啊……”

……

这天,朱祁钰一晚上都没有睡舒服,天还没有亮,他就匆匆起床,做好了上朝的工作之后,朱祁钰却没有急着出门,而是在王府里耐心的等待着。头天晚上,于谦已经派人送来消息,今天将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朱祁钰当然知道什么是重大的事情,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不能表现得太焦急了。

“殿下,一切都准备好了,要进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