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新明史[校对版] 闪烁 4125 字 2022-10-21

这就是双方第一日战斗的高潮。虽然后来那三万迂回的莫卧儿骑兵有近两万人从北面突围,绕了一个大圈,最后摆脱了明军的追击。不过,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莫卧儿军队吃了大亏,同时尝到了明军在野战中的厉害。当年,明军也正是通过类似的战术,在蒙古大草原上击败了强悍的瓦剌骑兵。显然,论野战能力,步骑炮相互配合的明军绝对是最为强悍的,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战胜明军!

第二日,双方的战斗就没有那么激烈了,摆在莫卧儿军队统帅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明军的野战能力超过了他的预料,要想通过野战击败做好了充分准备的明军是不可能的。那么,他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与明军纠缠下去,要么就退入阿努布格尔城。当然,他选择了第一项,因为阿努布格尔城根本就无法挡住明军的进攻。

接下来,双方在数日之内都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仿佛都在等待着对方犯错误一样。不过,双方做了同样一件事情,就是派出了大量的骑兵部队,去袭击对方的后勤保障线。这是野战中最常用的一个办法,如果在无法迅速的击败对方的情况下,要打垮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击对方的后勤补给线。只要战事拖下去,对方补给跟不上,那么就能够获得胜利。而袭击后勤补给线的当然是骑兵,也只有骑兵能够担负起这一任务。

这场大规模战役在数日之内都成了骑兵之间的游击战,双方派出的大量小股骑兵虽然不足以形成大规模的决战,不过骑兵之间的小规模战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过,这次轮到陈懋发慌了。如果这么拖下去,恐怕等到南线军团以及东线军团打到德里去的时候,他还在这里与敌人纠缠呢。而且,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基本上无法发挥明军的火力优势,部队的伤亡都很大,根本就不是陈懋所希望看到的战斗。

到这一步,陈懋唯一的办法就是逼对手决战,可是他有什么办法逼莫卧儿军队与他进行决战呢?

第二十七节 决战

思来想去,陈懋最终想到了一个迫使莫卧儿军队决战的办法,那就是攻占阿努布格尔城!当时,莫卧儿军队的作战物资大部分都囤积在阿努布格尔城,所以莫卧儿军队的补给线路并不长,沿途也有军队守护,很难以打击他们的运输线路。相反,明军的大部分作战物资是集中在萨特杰河东岸的,运输线路有几十里,很容易遭到袭击。就算西北骑兵军很积极,多次击退了袭击的莫卧儿骑兵,不过就这么拖下去的话,那么局面会对明军越来越不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攻占阿努布格尔城,迫使莫卧儿军队主动与明军决战!

要攻占阿努布格尔城并不容易,莫卧儿的主力军团就在距离此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如果明军出动大军攻打阿努布格尔的话,那么莫卧儿军队能够在一个时辰之内杀到,而且这还会动摇明军的战线。到时候,恐怕明军就要先陷入混乱之中了。而城内的三万余莫卧儿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要想迅速的消灭这三万敌人,并不那么容易。

这次,陈懋将各军将领都叫了过来,发挥了军事民主性,让这些年轻将领来想办法。当然,陈豫等人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甚至有将军认为,攻占阿努布格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要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那么就不一定需要采取这一手段。当然,讨论来讨论去,大部分将军都认为,要想在尽量控制伤亡,并且确保后勤补给线安全的情况下战胜敌人,唯一的办法还是攻占阿努布格尔。那么,怎么才能够到达奇袭的目的,且在敌人做出反应之前控制这座城市,最后迫使敌人决战呢?

提出关键性意见的是谢正卿,而这个意见就是,以退为进。在与莫卧儿军队鏖战了近十日之后,明军储备在前线的物资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在后勤补给线不太安全的情况下,粮草储备大为减少。如果在这个时候明军撤退的话,那么莫卧儿军队的统帅必然有所疏忽,而谢正卿的意思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攻占阿努布格尔,然后趁敌人进攻的机会,与敌人展开决战。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就得做得像样一点,在撤退的时候必须是稳步撤退,还要留下断后的部队,这样,莫卧儿军队的统帅才会上当。

陈懋最后采纳的也是谢正卿的这个建议,当然,等陈懋拟定出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比这一计划完善了很多。西北骑兵军负责撤退线路的安全工作,第十军与第十一军的战线则缓慢向萨特杰河收缩,第一军负责掩护战线的左翼,并且阻击敌人的迂回部队,第二军则负责断后。当然,任务最重的仍然是第二军。在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之后,第二军必须要返回明军的右翼,并且向南面快速迂回,趁莫卧儿军队追击的时候,攻打阿努布格尔。而为了迫使阿努布格尔的守军放松警惕,或者是让莫卧儿军队调遣这里的守军来追击明军,明军的撤退线路故意向南面偏离了一点,并且第十军与第十一军必须要边打边撤,而不能直接向萨特杰河的营地退却!

直到各军的将领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图之后,陈懋这才让明军展开了行动。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圈套,可以说,当时明军采取的一切行动,都是在为莫卧儿军队设置这个圈套,不过,这场战役的进展并没有陈懋预料得那么顺利。

在明军撤军的第一天,莫卧儿军队并没有进行追击,甚至没有太多的反应。这让陈懋有点急了,毕竟撤退是假,攻占阿努布格尔,迫使敌人决战是真,如果敌人不追击的话,那就无法攻占阿努布格尔,也就没有办法破使敌人决战,最后甚至只能主动进攻,用巨大的伤亡去换取最后的胜利!

第二天,也就在陈懋犹豫着是不是应该继续向萨特杰河退却的时候,陈豫那边终于送来了消息,莫卧儿军队在平静了一日之后,终于开始追击了。这一下,陈懋就放心多了。因为晚追击一日,明军与莫卧儿军队之间的距离已经接近三十里了,而莫卧儿军队要想在明军到达萨特杰河东岸之前追上明军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要加快速度前进,而不能有半点的耽搁。当然,这还要取决与莫卧儿军队统帅所希望达到的战役目的。

前面已经说过了,莫卧儿军队的战役目的有两个,大的目标是击溃明军,小的目标是将明军打到萨特杰河的西岸去。而正是这两个目标的差别,让莫卧儿军队的行动产生了变化。如果要实现小的目标的话,那么莫卧儿军队完全可以缓步推进,最后甚至不需要与明军作战,就能迫使明军退到萨特杰河的西岸去。如果要实现大的目标的话,就必须要抢在明军渡河之前进攻,这样才能击溃明军!

显然,最初莫卧儿军队的统帅只想实现小的目标。不过,也就是在这一天里,阿巴克直接下达了一条命令,必须要全歼这股明军。至于阿巴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预前线统帅的指挥,并且下达这个命令,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当时明军已经在南面,东面两个方向上威胁到了德里的安全。而莫卧儿中央军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八万兵力,另外一批政府军被明军西北军团的一支骑兵军缠在了拉合尔,根本无法撤回来(这就是之前第十一军作战的地方,而陈懋为了让第十一军投入到这边的战场上来,就把杨洪的最后一个骑兵军拉了过去,把第十一军换了回来)。也就是说,当时莫卧儿帝国在德里的防御力量其实并不充足,如果无法击溃陈懋这支明军的话,他们就必须要在东面保留一支强大的军队,只要击溃了陈懋这支明军,那么就可以将这边的军队调回德里,加强德里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