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刘钧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实际上他虽然继承了刘钧的不少记忆,可也只是部份记忆而已,而且他现在还有些晕头转向的,让他去参加明朝的科举,哪怕是武举,这也有些太过扯淡了。而据他得到的记忆,明代的武举,其实也还是以考文为主,甚至武举会试还有特别规定,先考策论,如果成绩不合格,甚至都没资格下场考弓马。

让他去考古代的什么行军布阵,旗号鼓令,各种兵书战策,那真是为难死他了。幸好,刘家的家境还算不错,起码不是一睁眼醒来,发现自己家徒四壁,连隔夜粮都没有的赤贫百姓家中。

武生,虽不是秀才,那也是有生员衣巾,和秀才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见官不跪,还能优免本户二丁差役的特权的。

“哥哥,吃饭了。”宝儿站在大门口,远远地喊道。

丫环叫少主人哥哥,刘钧也是醉了。

一开始,他还以为这丫头是他妹妹呢。

不过整合了刘钧的记忆后他才知道,原来明朝本来是不允许普通平民拥有奴隶的,就跟早先不允许普通百姓穿靴子,不允许商人穿丝绸一样。不过渐渐的,就变了。

不允许普通百姓拥有奴隶,那就换个名称,以养子养女的名义蓄奴,反正一样是签卖身契约的,只不过原来是卖身为奴,如今则是为养子养女。不过既然是以养子养女名义,在家中的称呼也当然得改。

丫环奴仆们便随着主人家的子女称呼主人们,喊主人叫爹,喊主母叫娘,喊公子们叫哥哥,喊姑娘们叫姐。

习惯了就好,刘钧对自己说,然后挥了挥手,示意自己听到了,一面缓缓向家中走去。

五月的早晨凉爽无比,紧挨着县前河北岸,伫立着刘家的那幢青砖绿瓦老宅,它面阔三间,依次为前厅、天井、后堂。

正门高悬着刘氏二字石刻匾额,门楼额坊上还雕有八仙朝圣。

刘家的宅院高墙封闭自成一体,马头翘角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典雅大方,处处体现出明清时代荆楚的建筑风格。房子外观青砖门头,砖雕镂窗,木雕楹柱。还有以暗八仙、吉祥草、山水画、百鸟图相组合的各种彩绘,让这建筑更添几分美轮美奂。

这座宅子处处体现出主人家的不同一般,富贵里透着一股优雅,不是那种乡下土地主的感觉,而是一种低调的典雅,带着几分儒雅文化气息。

宅院门厅前有镂空雕花门楼,门厅内有格扇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