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

刘钧仅思虑了片刻,便抬起头来,同样目光烔烔的望着崇祯。

“陛下,建虏筑义州城,这就是其欲围锦州的先兆。我们不能坐视建虏一步步围过来,我们必须掌握主动。”

一直紧盯着刘钧的崇祯一听这话,面上立刻露出喜悦的表情。他之前一直担心刘钧找理由反对出兵。

崇祯尽力压制心中的喜悦,问,“那朕命卿率军前往协助洪承畴一起摧毁义州城。”

“陛下!臣还有话想说。”刘钧没有直接答应。

崇祯看了刘钧一眼,“你还有什么要求,一并提出,粮饷也不用担心,朕会拔付。”

“陛下,臣不是担心粮饷。而是以为,面对建虏的咄咄逼人,我们必须要反击。但!”

“但什么?”崇祯听到一个但,心里有些不满,眼神也变的锐利起来。

“臣以为,必须反击,但如何反击却还需要商议。”

“你不同意出兵关外攻打义州?”崇祯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一边的宫女太监们都有些震惊的偷偷打量刘钧,他们知道皇帝已经有些发怒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对

“你有更好的计划?”崇祯问。

“臣以为现在和建虏在锦州决战,实非合适时机。”刘钧回答道,“臣以为,要对付建虏,不能寄希望于决战。现阶段,当继续防守为主。”

刘钧不是避战也不是畏战,而实是明军与清军的交战记录,越搞会战决战,就越输的惨。清军的优势在于兵马精锐,而明军原来的优势是火器和城防,但如今清军也已经铸造出红夷大炮,如果明军再放弃城防去主动跟清军野外会战,那就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尤其是明军每次会战,都从各地抽调部队,这些天南地北的兵马往往都战斗力低下。大量兵马汇聚辽东,还造成后勤补给困难,这样临时拼凑的兵马,不但不会增加战斗力,相反还难得有默契的配合,只会成为清军各个击破的对象,甚至是直接把后勤拖死,不战自溃。

“臣以为,建虏在义州筑城,是想要进一步挤压我锦州驻军的生存空间。对于建虏的这种图谋,我以为并不需要立即派大军去会战,相反,我们只需要派精锐的小股部队,对建虏实行反袭扰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