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摇了摇头,道:“你呀,总是这样。拆分州郡是胡闹么?科举制是胡闹么?寓兵于农难道也是胡闹么?这些制度帮了朕多大的忙,朕就不多说了。如果这些都是胡闹的话,那朕倒希望你以后可以多多胡闹一番,哈哈。”

贾仁禄当然知道自己的高见是怎么来的,前人给他留下的宝贵财富虽多,总也有盗完的时候,何况他对官制向来不感兴趣,了解甚少,这会实在不知该如何发表高见,嗫嚅道:的“皇上,微臣不是神仙,不可能无所不能,这次臣真的没主意了,还请皇上高抬贵手,放臣回去睡觉吧。”

刘备道:“看来不给你点压力,你不会给朕用心办事。”说着轻轻拍了两掌,两名内侍进殿,刘备道:“将仁禄带到偏殿,没有朕的命令不准放他出来。”

贾仁禄心道:“不出主意要被软禁,这是什么世道啊。看来今天是逼上梁山,这投名状是非递不可了。这可如何是好?不管他,这眼前亏说什么也不能吃,先糊弄过去再说。”忙道:“皇上千万别这样,微臣一定鞠躬尽瘁,好好拿个主意出来。”

刘备手指在他面前晃了几下,道:“那就说说你的高见吧。”

贾仁禄脑子里飞快的转着主意,嘿嘿一笑,道:“皇上臣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却一直不知咱大汉的官制到底如何,皇上能不能费神给臣解释解释。”

刘备目视陈群,陈群向贾仁禄瞧了几眼,似乎是想看看他在装傻还是真的不知,顿了顿便将汉朝中央官制详细的解释一遍,何谓三公,何谓太常,光禄勋又如何如何,大鸿胪又怎样怎样。好不容易将大大小小的官职一一介绍了一遍,只听绑绑绑的三声大响远远传来,已是三更时分。

刘备揉了揉眼睛,道:“怎么样,明白了么?”

贾仁禄道:“虽没有完全明白,却也知道了个大概。朝中最大的官就是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接下来就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空、少府这九卿,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处理大小政务。”

刘备点了点头,道:“是这么回事。不过三公九卿之间的权职化分不如何明确,像九卿之中的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等官员所管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各种方针政策的制订往往都取决于三公,而后汉为加强君权,架空三公,政事皆决于尚书台,这样处置看似合理,实则不然,各种各样政事都堆给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处理,大大加重工作量,又很容易出现权臣擅权弄政之事。当年曹操便是个很好的例子,皇帝高居庙堂却号令不出宫门,政事全部取决于相府。颍川王无故昏晕的惨状,你也是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悲剧,朕无论如何也不让它再度上演。”

陈群道:“臣也一直想像改革现有官制,可是要创出一套完备的制度来,谈何容易。”

刘备道:“仁禄鬼点子最多,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贾仁禄见二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自己,道:“这个……这个……臣这次真……真……的没有办法了。”

刘备板起脸来,贾仁禄知道他要发标,忙道:“容臣想想,容臣想想。”说着便低头沉思,起初他还在寻找脱困之道,其后便想起他收容的那些大美人来,哈拉子不由自主的流将出来。

正出神间,忽听刘备问道:“仁禄你到底再想什么呢?”

贾仁禄道:“臣正在想解决之道。”

刘备笑道:“想解决之道也会想得流口水,还真是稀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