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长话短说,将此番出使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

刘备听说他曾被轲比能拦劫,幸有拓跋力微相助,不然小命不保,不禁勃然大怒,伸手在案上一拍,叫道:“轲比能辱朕使臣,就和污辱朕一般。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明日早朝就和群臣商议征讨这厮,以儆效尤。”

邓芝道:“我大汉方克魏国,兵劳民疲,不可再举。多行不义必自毙,轲比能穷兵赎武,终有恶贯满盈之日,皇上切不可操之过急。”

刘备缓缓地点了点头,道:“话虽如此,不过这口气朕总是咽不下去。好了,这事先谈到这里。你适才说到你被拓跋力微救了,那后来呢?”

邓芝接着说下去。在皇上面前瞎扯淡,可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这蛋要是扯的不好,小命可就搭将进去了。满朝文武之中,怕也只有贾仁禄及刘贵妃有这本事。邓芝自问无此能耐,便向交待罪行一样,老老实实的将自己沿途所见所闻说了,连陇西道上的古怪惨事,也原原本本的说了。

刘备没想到他出使一趟竟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经历,道:“没想河西鲜卑秃发部竟与拓跋部有着这么深的渊缘。在鲜卑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轲比能,其他小部落能拉拢就拉拢,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秃发部的使者人呢?”

邓芝道:“现在宫门外等候皇上召见,皇上是不是现在就见他?”

刘备摆手道:“且不忙。”冲着一个内侍招招手,内侍近前,刘备道:“吩咐礼部照上宾之礼安排馆驿饮食。今天就先让他们再驿馆里歇下,朕明日再见他们。”

内侍退下,刘备正要说话,一名内侍双手捧着一道表章,急匆匆进殿,道:“这事轲比能托人送来的表章,请皇上御览。”

刘备长眉一轩,道:“哦,轲比能送来的表章,难道是想和朕决一死战?那就来吧,朕等着。”伸手接过,展将开来,只见其文曰:“夷狄不识文字,却也知人情世故。我鲜卑素与大汉无仇,故大人檀石槐擅起争端,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佑仁善,檀石槐作恶多端,已遭天遣。檀石槐死后和连、魁头、步度根相继接位,继其遗志,迭侵中夏,边境烽烟四起,殆无宁岁。我为免两国生灵涂炭,兴义兵攻讨步度根。幸陛下洪福齐天,师出有功,逆贼授首。我接任鲜卑诸部大人以来,反檀石槐之政,和大汉连和,上表称臣。我与拓跋部为仇,而皇上遣邓芝出使与其连和,没鹿回部为我之部下而邓芝前往说其叛我。我对大汉已仁至义尽,而大汉所为何其悖乱?我一时气不过,找邓芝理论此事,邓芝疑我有心加害,仓皇遁走。我夷狄虽不知礼义,但我兄弟子孙蒙皇上授以显官,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我恐皇上信人谣言,故上表以明我心。”

刘备微微一笑将表章掷给邓芝道:“瞧瞧,把自己说得十分无辜,却把我们说的如此不堪。好像这事是我们先挑起来的似的。”

邓芝道:“从这道表章的意思来看,轲比能尚不敢以我公开决裂,故而言词颇为谦下。”

刘备点点头道:“嗯,你怎么看?”

邓芝道:“鲜卑居于化外,不服王化,至今已非一世。皇上若因一时之怒,兴兵往攻,少出兵,则于事无补,多出兵则先为汉害。且鲜卑游牧,汉人农耕,风俗完全不同,我得其地不用居,要来何用?以匈奴而言,我大汉屡攻匈奴,虽使匈奴远遁,然自身损失亦惨。匈奴故地汉人无法居住,只得放空,白白便宜了鲜卑人,致有今日。如今东吴尚存,臣认为不宜和轲比能多所纠缠,能和则和。”

刘备道:“轲比能和朕连和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等到他翅膀硬了,就不会向现在这样听话了。到那时他们准备充分,发起雷霆一击,我大汉将受到的伤害,那是难以想像的。以其如此,不如乘他羽翼未丰时先往伐之,以免后患。”

邓芝道:“皇上明鉴,当年武帝大举攻伐匈奴,差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分两道并进,杀匈奴人八九万,可汉军死亡亦数万,汉马死者十余万。匈奴虽然一蹶不振,远遁漠北,可是汉马亦少,从此不能再发起大规模的攻击了。臣所说不是无的放矢,《史记》匈奴列传就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详细描写。这说明攻打草原蛮夷是很耗费国力的。如今大汉尚未统一,国用匮乏,怎能负担起如此巨大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