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浅庄市的股份制私营公司,什么时候也感染上国企的作风了?这样的回答,让楚云飞非常的不痛快,但是,他还没什么办法,只能隔三岔五地给对方打个电话催催。
海关工地和福高公司工地的电表,已经是七十多万的货在那里撂着了,浅庄的人要是不来,福高那里还好说点,海关这里,楚云飞还真的坐蜡了。
最关键的,还是各大工地,都让楚云飞和胡林跑得差不多了,名片和资料散了一大堆出去,他俩的配合,又导致了极强的公关效果,大部分的工地都对这对组合有印象。
这么一来,问题就来了,鸿飞换成恒远,倒还可以说是公司改名什么的,毕竟这对组合还在,多少是容易解释些,但要是连代理销售的牌子都换了的话,那很容易给人一种朝秦暮楚,不够可靠的感觉,那前期的接触想要延续下去,就太难了。
做生意,口碑真的是很重要的。
第四卷 起于乱 第二百六十三章 筹建公司
这种顾虑,直接导致了楚云飞在应对浅庄“沃事达”公司时,不得不束手束脚,尽量委屈求全,谁让他自己现在只是个代理商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只有被动地让沃事达公司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惹急了的话,换个牌子又何妨?他已经在积极地着手查阅,全国还有哪些刷卡电表的品牌,尚未来内海发展,尤其是那些口碑比较好的牌子。
不错,内海市场是很大,而且做出样板工程来,会在全国业界同行中引起很好的效应,可在内海发展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一些厂家受财力所限,不能很好地在这里开展业务,那也是一种必然。
尤其内地的一些研究所之类的地方,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还相对保守些,有些人才并没有随意地流动出来,那些地方开发出来的东西,一般来说,也还是不错的。
找来找去,别说,还真让他找出两家感觉还不错的电表厂家,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两家电表生产商,各自有各自的缺陷。
一家在以贫困落后而闻名的西部地区,听起来不太能够让人接受,那里居然也能生产出高科技产品?要知道,在某些方面,内海人的眼光不仅仅是势利,简直说盲目排斥都是不为过的。
另一家,也在浅庄市,这条线,居然还是李南鸿给他搭起来的,这家更绝,是生产电路板的,也有能力生产卡式电表,可这家公司,主要是以加工能力出众而闻名的,专门做各个品牌厂家的外包业务,虽然自己没创出什么品牌来,却是可信度很高的。
商业圈,其实跟生态圈有点类似,有在上层吃肉的,也有在底层分解那无机物的,只是生存的形态不同,但不能说可以任意抹杀其中任何一个物种,这样公司能存在,自然也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只是,这个厂家有个公司名,已经是比较不容易的事了,指望他们能生产出有自己牌子的电表来,实在是有点勉强人,更别说还要办理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和入网证什么之类的行业证书了。
事实上,哪怕楚云飞愿意帮人家办理这些,人家都未必愿意呢,大家刨食的地方不同而已,却不是说人家的生意做得就不够火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