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页

他这里正沟通不顺呢,楼兰沙漠那边,倒有人找上门来了,来人的目的很简单:他想把自己的林子,卖给楚云飞。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这个叫“战斗”的人,是楼兰沙漠边缘一片沙地的承包者,承包了八万亩的沙地三十年,植树造林。

这是个很艰苦的活,同战斗一起承包沙地的伙伴受不了这份辛苦,渐次地放弃了,只有战斗咬着牙挺了下来,七年过去之后,负债累累的战斗,终于把自己的承包地全部换上了绿装。

当时他同当地政府签定的,是经济林用地合同。

也就是说,这片林子他承包三十年,虽然最后交还政府的时候,需要保持相当数量的森林覆盖率,但他的利润不是由政府担保的,是来自对自己所造林子的“间伐”。

间伐,很好理解,就是林子里的树木成材后,间隔着伐木,然后再补种树苗,保持林子的繁茂之余,将伐掉的木头卖掉,获得利润,如此反复循环。

等战斗的林子成材后,他想摘取果实了,但是很遗憾,这果子,已经不属于他了。

细说起来原因,也很辛酸,果子不属于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种树种得太好了!

战斗所承包的这块沙地不远处,就有国家林场,那林场是曾经的防风固沙的国家重点工程,在四十年前,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防风带。

那时的人们很单纯,虽然没什么劳动报酬,无非就是管饭算工分而已,但人们造林的热情很高,国有林场一度也是一片郁郁葱葱,气象万千。

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林场最终还是垮在了文攻武卫中,等到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时候,林场更是雪上加霜,护林工人已经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工作了,每个月拿那点死工资,够做什么的?

人心一散,树也没人惦记治病杀虫了,偷砍林木的也没什么人管了,甚至有附近的牧民,赶了成群的羊来啃树皮——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一个活生生的中型林场,就这么一点点地被蚕食掉了,等国家有关人员来调查的时候,发现林地面积只有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就这四分之一中,一多半还是病树死树,实在让人扼腕。

令调查人员奇怪不止的是,相邻不远处,有几万亩的林地,长势喜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七卷 破于茧 第五百五十二章 造林队领导

被人注意上了,这是好事,地方政府甚至给战斗发了一个“植树能手”的奖状,以肯定他在这几年里所“战斗”出的成绩。